□本报记者 洪兰
昨日中午,商城县汪桥镇曹畈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食堂内饭菜飘香、笑语阵阵。70岁的五保户李厚堂与几位老邻居围坐一桌,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的饭菜软和,合我们的胃口,味道也好,最关键的是热闹,比一个人在家凑合强多了。”李厚堂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曹畈村老年助餐服务每日提供午餐和晚餐,按一荤两素一汤的标准配餐,每餐收费不超过7元,目前已有17名老人固定在此就餐。餐费采取“个人承担+村级补贴”的方式收取,其余运营成本通过乡贤捐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渠道予以补足。
“食材都是当天采购,每餐还严格执行留样制度,确保老人吃得新鲜、安全。”该村党支部书记胡继军介绍,除了就餐,老人还可在此读书看报、下棋娱乐。
与此同时,在20余公里外的鲇鱼山街道陶家河社区,志愿者正忙着为张传友等高龄独居老人送餐上门。“老人今年80岁了,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太好。自从今年正月十五启动送餐服务以来,我们每天准时将三餐送到他家,风雨无阻。”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维健介绍,社区通过美好邻里中心引进了谷状元餐饮连锁企业,辖区内不同年龄层老人可享受不同优惠:60岁至69岁老人享受八五折优惠,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八折优惠,每周二早上60岁以上老人还可免费享用热粥。同时,社区为4名特困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由志愿者利用下班时间送餐上门,确保老人在5分钟内吃上热饭。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配送爱心餐1000余份。
曹畈村与陶家河社区的实践,是商城县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66万元,在全县建成形式多样的老年助餐点55个,日均服务老人超过1000人次。2025年计划新增14个助餐点,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温暖的助餐服务。
在服务模式上,商城县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助餐路径。汪岗镇温馨养老院将院内食堂向周边社区老人开放,通过对外营业和包月收费等灵活方式,既方便了社区老人就餐,也增加了养老院收入,实现机构与社区互利共赢。鲇鱼山街道幸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设的老年食堂,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和健康需求科学制定食谱,注重营养均衡。达权店镇香子岗村将6名分散居住的特困老人组织起来集中就餐,既解决了日常吃饭问题,又为他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在服务保障方面,商城县着力推动助餐服务从“有”向“优”提升。目前,各助餐点在保障基本供餐的同时,不断丰富菜品品类,部分站点还针对老年病患者的特殊饮食需要调整菜式。在资金方面,商城县通过整合上级补助、县级财政投入和社会力量捐赠,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资金筹措与监管机制,确保养老政策实实在在惠及老人,并对特困、低保、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优先保障和额外优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助餐点布局,重点增强农村地区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加强日常监督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放心饭、暖心饭。”商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