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党群同心 守护粮仓


张陶乡多措并举打响秋粮抢收保卫战

本报讯(黄俊)深秋时节,息县张陶乡田野间一派丰收景象,但受前段时间连日阴雨天气影响,农户犯了难——成熟粮食因无法及时晾晒面临霉变风险。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张陶乡党员干部迅速行动,以“三措并举”织密护粮防线,用实干担当守护群众“粮袋子”。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化身“助农晒粮员”。乡党委抢抓晴好天气,组织50余名党员组建“先锋队”,穿上红马甲、戴上党员徽章,深入各村晒粮点开展志愿服务。他们手持木耙、铁锹,弯腰翻动粮堆,将潮湿的玉米、稻谷均匀摊开,确保充分日晒;密切监测天气变化,一旦收到降雨预警,立即组织抢收抢晒。田间地头、晒粮场上的红色身影,绘就了“党群同心保秋收”的生动图景。

巧用机械提质增效,烘干设备解民忧。针对散户晾晒难题,乡党委创新推出“政府引导+村集体统筹+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兴达粮食制品公司提供收储、烘干、仓储“一条龙”服务。公司配备3组共120吨容量的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300吨左右,24小时开仓收粮。村集体通过组织散户打包售卖湿粮或提供低价烘干服务,既破解农户“看天晒粮”困境,又为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路径。

开放场所拓空间,办公大院变身“晒粮场”。针对部分村庄晒粮场地不足问题,乡党委统筹开放乡政府、所属单位院落及文化广场等千余平方米空地,清理平整后作为群众晾晒场地。群众李大爷望着院内金灿灿的稻谷感慨:“以前愁没处晒粮,现在政府大院敞开用,心里踏实多了!”

从田间手工晾晒到机械烘干提效,从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到公共空间暖心开放,张陶乡通过“接地气”的务实举措,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也以并肩劳作的实际行动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