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在息县医疗界,王莉是响当当的妇产科名片。啃技术硬骨头,做患者暖心人。一硬一暖之间,恰好映照出息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妇产科主任王莉20余年的从医路。
啃硬骨头,填补县域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过去,最多的是接生和剖宫产。现在,像腹腔镜下的子宫全切等复杂手术,我们也能做。”三言两语,王莉便道出了县级医疗技术的进步。
区域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术精湛的医生。为了紧跟医学前沿,王莉先后前往上海长海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王莉率先在息县实施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等系列微创技术,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
由于在医疗领域的突出表现,王莉先后获得“信阳市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卫生健康基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是息县妇产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守生命关,带队攻克20余项微创术
“病人并非迷恋大医院,而是在追逐好医生。”王莉说,医术好、医德好,家门口就能治病救人,群众还愿意外出就医吗?
为提升医院妇产科医疗技术水平,2020年,王莉牵头成立妇科微创技术攻关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医疗”理念融入日常。“我是科室带头人,更是一名党员,碰到难题哪能绕着走?”对于遇到的技术瓶颈,王莉带队组织研讨、分析问题、寻找方案,攻坚克难的不眠之夜如同家常便饭。
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和钻劲,几年来,王莉和她带领的团队先后攻克20余项妇科微创技术,息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也逐步发展成为河南省县域临床重点专科。
做暖心人,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王莉细心问诊、耐心沟通、精心治疗、暖心随访,仁心仁术,有口皆碑。
“病人需求第一。”这是王莉多年来在医疗岗位始终践行的初心和使命。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王莉在科室设立专门的意见箱,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建议,定期组织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这些举措,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为让偏远乡村和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王莉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年均义诊30余次。与此同时,王莉还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医师培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基层医师,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记者短评
“硬功夫”与“软心肠”
□马依钒
从医20余年,王莉用“硬功夫”和“软心肠”为“医者仁心”这4个字写下了生动注脚。
身负“硬功夫”,王莉是敢于啃技术硬骨头的妇产科带头人。她紧跟前沿,填补多项县域医疗空白;带头攻坚,攻克20余项微创技术;兢兢业业,将县级医院妇产科推向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这背后,是一名医者对专业的极致追求,更是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不绕道”的担当。
怀揣“软心肠”,王莉是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的暖心人。在她看来,精湛的医术最终要服务于患者,基层医疗留住患者的核心,是技术,更是温度。从获得98%的患者满意度到年均开展30余次义诊,她将“仁心”化为看得见的力量与行动。
这,应当是新时代最动人的医者模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