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以团结与担当谋划亚太发展新篇章


(上接第一版)

从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再到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近年来,中国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不断注入中国力量。

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所长赫尔曼·劳雷尔看来,习近平主席总能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推动亚太地区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多个理念和倡议已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引擎,为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为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亚太指明了前行方向。

深化周边友好 续写中韩合作新篇

“挂席浮沧海,长风万里通。”韩国诗人崔致远位于庆州的故居门前,矗立着刻有这句古诗的石碑。崔致远曾在唐朝求学为官。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韩国期间,曾通过这一友好佳话,讲述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故事。

“作为全球和地区重要国家,中方愿同韩方一道,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共同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6月4日,习近平主席致电韩国当选总统李在明,进一步为中韩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不到一周后,习近平主席同李在明总统通电话,强调把牢双边关系大方向,确保中韩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两国元首保持战略沟通,为韩中关系指明方向,为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合作提供顶层设计。健康稳定的韩中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对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积极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实现相互成就和共同发展。

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增长5.6%,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韩国食品摆上中国百姓餐桌,中国家用小电器在韩国家庭广受青睐,经贸合作正不断提升两国民众的生活品质,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周末去上海”“带爸妈去张家界”,中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进一步激发韩国民众的赴华旅游热情;《赵氏孤儿》《骆驼祥子》等中国经典剧目接连在韩国上演;韩国“90后”作家金草叶摘得华语科幻星云奖翻译作品金奖;“艺韵华章——中韩水墨作品展”先后在两国举办……丰富多彩的中韩人文交流不断拉近两国民众的心灵距离。前不久,韩国海警李宰硕为营救中国公民殉职。今年6月,中国湖南张家界司机肖波用生命守护了10余名韩国乘客的安全。中韩之间还有很多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见证和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好邻居金不换”。习近平主席曾用这句谚语形容中国同韩国等邻国的关系。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活动均落笔周边。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尊重各自发展道路、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提供战略支撑,日益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鲜明特征。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具有战略远见,为地区国家间发展关系指明方向。中国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不仅为亚太地区,也为世界的稳定与繁荣注入动力。

越南银行学院高级讲师杜氏秋认为,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主张以信任促安全,以合作促繁荣,反对地缘冲突和阵营对抗,契合亚太经合组织所秉持的包容发展精神,为亚太合作提供了思想指引。

立足亚太 与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习近平主席曾以“地瓜”为喻,形容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携手前进的决心,“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

中国坚定以自身新发展为亚太各国提供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国经济稳定前行,为亚太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整个亚太地区具有深远影响,也是全球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与各方深化产业合作,推动亚太地区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创新助力世界绿色转型。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印尼雅万高铁,人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6.9克,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相继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绿色产业升级,助力全球交通领域可持续转型;中国推动与湄公河国家电网互通,优化跨区域能源配置,成为构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的生动例证。

在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署理主席陈家兴看来,中国正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把中国智慧和中国技术转化为亚太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2个自贸试验区布局覆盖全国,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优化免签入境和过境免签政策,中国与马来西亚等国开展“两国双园”合作……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型开放,通过中国大市场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丰沛动能。

“我坚信中国将继续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说,中国聚焦经济创新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增长目标,也有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中国正通过四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行动,推动全球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期待中国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经济正如我们身边的太平洋,汇聚千流、连通四海,铸就了浩瀚宽广的胸怀,孕育了波涛澎湃的活力。”亚太经合组织因水结缘,开放合作,同舟共济。作为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中国将与各方一道,把准航向、乘风破浪,为推进世界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汇聚更大合力。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