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织造”中西部最大化纤纺织基地


□贾晗

昨日,晨曦微露,淮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标准化厂房内已活力涌动。在淮滨县苏美达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空中智能吊挂系统沿轨道精准配送面料,地面工人专注操作智能缝纫设备。

固城乡村民杨艳丽正调试儿童羽绒服的袖口走线。目前担任车间组长的她,两年前还是上海服装厂的打工妹。“以前在外地上班,离家很远,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月工资能拿6000多元,还能顾上家。”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每道工序都有数据跟踪,出错率大大降低。”​

在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档西服智能生产车间,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大数据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通过智能芯片预先设定参数,机械传动带上各式各样尚未加工完成的产品被快速而稳定地分配到不同工序上,完成从裁片到成衣的整个制作流程。

“车间自动化率达83%,通过对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公司董事长张汝斌言语间满是自豪。如今,淮滨纺织产业实现了从“一根丝”到“一件衣”的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构建起“初级丝—织布丝—成品布—印染后整理—服装深加工—市场大交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根基越发稳固。

淮滨县深知“无科技不未来”,始终以创新为笔描绘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当地积极与河南工程学院共建产业研究院,突破无水印染技术瓶颈;打造“5G+”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2.4万台设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让产业运转更智能、更高效。在莱竣智能服装车间,AI路径算法的应用让单日裁剪量突破1.5万件,布料利用率更是高达97.2%,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 面对环保挑战,淮滨县同样主动应对,通过跨区域合作,与安徽阜南共建染整产业园,有效破解了印染环节的环保难题,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稳步前行。

“纺织业是淮滨县工业化的起跑线。”淮滨县县长朱志勇表示,“从2008年第一台织机落户,到现在集聚321家企业,我们用十几年走完了其他地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这一“淮滨速度”背后,是当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坚定执着。2025年上半年,淮滨县GDP增速达6.3%,15项经济指标中9项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这个曾“靠天吃饭”的农业县,如今已崛起为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纺织产业贡献率达85%,带动2.6万人就业。在栏杆街道东乡村,昔日扶贫车间变身标准化厂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耽误,这正是淮滨“巧媳妇”工程的生动写照。根据规划,到2035年,淮滨县将建成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西部产业新高地。​

夕阳西下,淮滨县的纺织车间内灯光渐次亮起,7万台织机的轰鸣依旧。从第一根丝的颤动到千亿级产业链的成型,淮滨县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在淮河之畔织就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