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制袋、灌封、灭菌、灯检、包装……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固始县蓼城东路的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软袋输液车间,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全体员工正全力以赴投入生产,加紧完成订单任务。
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固始县制药厂。建厂近60年来,一代代援生人秉持“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推动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1969年8月,固始县制药厂在段集公社开始筹建。建厂初期,仅有南山公社废弃的十几间旧厂房,职工睡的是土坯炕,缺水少电,条件十分艰苦。一个药碾子、一把切药刀、两条毛驴一盘磨,便是当时药厂的全部家当。”信合援生制药技术部经理付爱萍介绍,她在药品生产一线工作近30年,亲历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她表示,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当年的药厂员工不等不靠,边生产边建设,当年即实现数个中成药产品的投产。
作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信合援生制药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与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成功研发多个新产品。其中,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国家级新一代胃肠功能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已成为企业支柱产品;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开发的具速释功能的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数十年发展,信合援生制药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公司董事长陈书生表示:“猫爪草胶囊是公司的重点创效产品,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在质量与产量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通过韩国、日本、墨西哥官方GMP认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指出,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的系列产品,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信合援生制药积极与天津汉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泽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逐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新药研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与天津汉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药物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小分子药物联合开发研究院”,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已有6个产品获得国家注册批准并上市。
展望未来,陈书生认为,医药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极聚焦“高精尖”,致力于突破性疗法的研发,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另一极注重“高性价比”,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仿制药和成熟药品。他表示,企业必须坚持持续创新、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拥抱数字化、具备全球化视野,方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长远发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