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网格联动护秋粮


□本报记者 李凯 通讯员 李梅

“多亏镇上协调来的烘干机,我家水稻才能及时烘干!”近日,息县夏庄镇陈楼村村民看着刚烘干的稻谷,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连日阴雨天气导致刚收割的水稻含水量高,又找不到合适的晾晒场地,让村民们心急如焚,一度围着网格员董培焦急求助。董培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村里汇报。陈楼村党支部书记董定和深知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立即通过“信服通”APP上报情况。

随后,夏庄镇党委迅速响应,协调熊大寨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型烘干机,优先为陈楼村加班加点烘干粮食。陈楼村的问题解决后,镇党委又协调另外两个烘干点全面开放,并向全镇16个村发布通知,告知各烘干点的位置和使用规则,引导群众有序就近烘干,有效化解了全镇的粮食烘干难题。

陈楼村的案例,是息县“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网格联动”机制为民解忧的生动写照。持续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带来诸多困难:农田积水、土壤湿黏,大型收割机难以作业。时值秋粮收获关键期,一旦延误,不仅影响农民收成,还对粮食安全构成严峻考验。

息县基层网格微服务工作群发挥大作用。遍布城乡的网格员化身“田间哨兵”,排查农田积水、作物倒伏、农机下田难等问题,并通过“信服通”APP实时上报。这些信息汇聚成农情“作战图”,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面对秋收难题,息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精准施策。在农机保障方面,统筹调度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履带式收割机,组建“应急抢收队”深入积水严重区域抢收,并在主要干道设立农机服务站,确保农机“调得进、下得去、收得快”。在粮食烘干方面,息县整合全县粮食收储仓库和烘干点资源,详细梳理各站点的位置、烘干能力及联系方式,通过线上渠道统一发布,方便农户查询。同时,打破乡镇界限,推行“共享烘干”和就近调度机制,各烘干点24小时满负荷运转,坚决守住“粮有机收、谷有处烘”的底线。

此外,为缓解烘干压力,息县还积极开辟应急晾晒场所,利用闲置仓库、村委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空间进行粮食晾晒。网格员及时通知农户,引导有序摊晒,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晾晒网络。

在这场秋收保卫战中,息县1600余名农村网格员从“信息员”转变为“战斗员”和“服务员”。他们不仅统计农户需求、及时上报问题,还在田间地头引导外来收割机有序作业,主动帮助老人、残疾人及劳动力短缺的家庭抢收、装运粮食,并在晾晒场轮流值守、翻晒粮食,默默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从发现隐患到抢收晾晒,息县的网格员如同一根根“绣花针”,将政府政策、部门资源与群众需求紧密串联,织就了一张守护秋收的“安全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