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 胡梦雪

“2024年北京空气PM2.5平均浓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蓝天成为常态”,今年7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援引数据说明这些年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切实成效,“我在北京APEC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蓝’没有食言,实现了。”

“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是方法论,更是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为了博取虚名,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风格,正是我们党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跃。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庄严宣告。

一个月后,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驱车300多公里,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阜平,走进老乡家中问冷暖、看真贫。

那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

坚定的决心,化为坚定的行动。

8年多时间,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带领五级书记抓扶贫,“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一次次履约而来,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不避寒暑、不辞辛劳;一次次攻坚拔寨,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坚决啃硬骨头,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认定目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