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农机共享 温暖乡亲


吴陈河镇种粮大户争做秋粮抢收“排头兵”

本报讯(汪梦兰)日前,新县吴陈河镇因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稻田积水,秋粮抢收迫在眉睫。紧急时刻,该镇种粮大户将自家收割机化作“共享农机”,搁置自家待收的稻谷,急群众之所急,优先帮乡邻抢收,用实干诠释“新农人”的担当。

“大家都是种田人,知道这份辛苦!”看着乡邻们因无法及时收割而焦急的神情,龚洼村种粮大户吴宗华率先开着收割机驶向吴陈河居委会的田间。稻田尚存积水,他就趟进田里用双脚试探深浅;淤泥裹住履带,他便停车清理后再继续。从清晨到日暮,他的收割机在金黄稻穗间穿梭,“我多帮一点,大家的损失就少一点,撸起袖子干,迟早渡过收粮这一关。”

同样奔波在抢收一线的还有陈忠。在龚洼村的田埂上,他的收割机刚完成一户独居老人的稻田收割,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户。“乡邻们朝夕相处,老人和困难户没力气抢收,我得优先帮他们。”陈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语气坚定。面对阴雨天气,他不仅主动共享农机,还免费帮行动不便的乡邻运送稻谷,避免乡亲们“望粮兴叹”,用细节传递温暖。

马鞍村邱青山家的500多亩稻田还没有收割完,却把更多时间留给了乡邻。每天天不亮,他就驾驶收割机出发,常常忙碌到深夜。灯光下,他清理着收割机上的稻秆,泥水沾满裤腿也毫不在意。当被问及累不累时,他笑着摆手,“不累!颗粒归仓是种田人最大的心愿,能多抢收一亩,大家心里就多一分踏实。”

如今,在吴陈河镇的田野上,“共享农机”仍在不停作业,车轮碾过泥泞,稻穗化作金黄谷粒,不仅仅是这几位种粮大户,还有更多抢收一线的“普通人”,用朴实的行动和温暖的话语,驱散了秋雨带来的阴霾,也让“互助”的种子在乡亲们心中扎根,成为秋粮抢收季里最动人的风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