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昨日,位于羊山新区的河南螓杰智能科技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16条全自动模切生产线在千级无尘环境中静默运转。经过AI视觉检测器质检,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光学胶膜被切割成型,成品供应给华为、小米、比亚迪等高科技企业。
“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高精度光学胶膜产品,打破国外巨头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的垄断。”2021年,深耕光电技术领域多年的李海英回到家乡信阳,投资建设河南螓杰智能科技公司。
创业之路考验重重,电子材料行业技术壁垒高、投入大、周期长,国际市场被巨头垄断。最初的半年,团队屡屡受挫。“我们带着样品去见客户,对方一听是信阳的企业,连测试的机会都不给。”李海英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0年,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陷入供应链危机。河南螓杰智能科技公司团队抓住机遇,三度登门,最终争取到试样机会。72小时不眠不休,调整参数、清洗模腔、反复测试……终于,公司样品通过全部可靠性测试,获得对方认可。
转机的背后源于公司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即便在创业最艰难的阶段,公司也坚持将每年营收的15%以上投入研发。为了吸引人才,公司推行‘技术入股+项目分红’机制,让核心技术人员真正成为企业合伙人;同时与信阳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年轻人提供技术成长通道。”谈起成功之道,李海英坚信科技创新的力量。
2022年,公司成功研发出柔性折叠屏用超薄抗皱OCA胶膜,厚度仅25微米,弯折寿命超过20万次,技术指标比肩国际一线品牌。2024年,公司再度实现突破: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产品缺陷识别准确率高达99.9%,检测效率提升5倍;获评“省级绿色工厂”,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如今,河南螓杰智能科技公司已从5人初创团队发展为近百人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我们从追随者成长为并行者,下一步要成为引领者。”李海英表示,公司正致力于量子点显示材料的研发,继续向电子材料技术的顶峰攀登,助力中国智造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