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方向盘上的生命通道


□向炜

“车上有乘客突发疾病,请帮帮忙。”一声紧急呼救,打破了市区25路公交车清晨的平静。面对突发心脏病的乘客,司机杨传波沉着应对,果断改道送医,争分夺秒开辟生命通道。(详见本报10月9日2版报道)

这场发生在10月的紧急救援,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充满直抵人心的温暖。杨传波的一系列行动,展现出平凡岗位上的职业担当——安全停车时的沉着、征询乘客意见时的尊重、改道送医时的果断、一路疾驰时的稳健,直至将患者平安送入急诊室。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串联成完整的生命救援链,体现了公交车司机在危急关头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

杨传波的善举看似偶然,实则是信阳公交系统长期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和应急能力培训的必然结果。从日常运营中不断涌现的暖心事迹,到市民对公交车司机的广泛好评,都印证着瞬间的善行源于长期的积淀。常态化、制度化的职业训练,让每一位公交车司机在关键时刻都能成为市民出行的“守护者”。

更令人感动的是,全车乘客的理解与支持为这场救援增添了温暖的底色。当司机提出改道送医时,没有抱怨和反对,只有一致的支持。这种共识的形成,源于对生命的共同敬畏、对互助精神的高度认同。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在于物质建设,更体现在危急时刻的集体选择中。

平凡岗位见证不凡担当,危急时刻彰显城市温度。当越来越多的“杨传波”涌现身边,当暖心善举从个体自觉转化为群体风尚,城市的文明底色将更加鲜亮,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将愈加温暖宜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