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保群 通讯员 李明)金秋时节,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而近期我市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打乱了秋收的节奏。好在天公作美,国庆期间短暂的晴好天气成了农户抢收的重要窗口期。10月8日清晨,在平桥区长台关乡冯楼村余万村民组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声穿透薄雾,刚停雨的田埂泥泞湿滑,农户陈友福踩着泥水指挥农机作业:“得赶在下次降雨前把这片倒伏水稻割完,不然稻穗真要发芽了。”
记者在水稻田里看到,成片水稻发生歪斜,有的全株匍匐在地。陈友福介绍,水稻倒伏,稻穗极易浸泡在水中,不仅加大了收割难度,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变低。“如果继续下雨,倒伏水稻不能及时收割,水稻产量损失很大。”陈友福摇着头说。
眼看就要丰收,偏接连遭受风雨侵袭,陈友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今年种植的100多亩水稻,其中,已有10多亩出现部分倒伏。
“难得‘十一’期间天气转好,必须抢抓收割好时机,与天气争粮、与时间赛跑,力争颗粒归仓。”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陈友福虽满脸疲惫,却难掩欣慰笑容。
全力抢收,颗粒归仓,这一幕不仅出现在长台关乡。面对连阴雨天气给秋收和秋冬种带来的挑战,平桥区高位推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因情施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组建抢收抢种农机化应急作业服务队6个,设立农机跨区作业维修服务网点10个,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收割机700台、本区域收割机600台,投入使用烘干机设施86台套,与此同时还组织农技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精准服务,确保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及时归仓。
据悉,平桥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目前已收获46.2万亩,占总面积的84%。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