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天高气爽,金桂飘香,秋季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然而,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潜伏在季节转变中的健康隐患——“换季病”也悄然浮现。此时,人体易感风寒,消化系统问题也在此时期高发,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课题。
所谓“换季病”,并非特定疾病,而是季节转换过程中因人体适应能力下降而诱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呼吸道感染、哮喘复发、皮肤过敏、心血管疾病等,皆在此列。其根源在于气温波动和湿度变化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挑战。
面对“换季病”的挑战,预防远胜于治疗。首先,我们需注意适度保暖,衣着应随温度变化灵活增减,采取“分层保暖”策略,即根据室内外温度调整着装,特别注重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骤冷骤热。其次,在饮食方面,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适当补充传统养生食材,如姜、枣、百合等,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酌情选择。进行适度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此外,对于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群体,季节交替时需给予特别关注。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温度变化易引发血压波动,应加强血压监测,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更易受病毒侵袭;慢性病患者则可能因换季而导致原有疾病加重。这些群体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自身保护,一旦出现异常尽早就医。
笔者认为,季节交替犹如自然的警讯。我们要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知识、积极预防和及时干预,增强防病意识,平稳度过这个健康“多事之秋”,以强健的体魄迎接银装素裹的冬日美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