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秋月满,家国同庆,每逢节点即“考点”。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要求中秋、国庆期间从严纠治“四风”问题。同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典型问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我市亦通报典型案例,部署专项整治、实施“严纪律、重规矩、强作风”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抓长抓常。
面对节日“四风”易发多发的考验,唯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刻不松筑牢廉“节”防线,才能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要以上率下,明“一把手”守责之要。“一把手”是作风建设的“领头雁”,其言行直接影响政治生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抵制各类隐形变异的节日歪风,以“自身硬”带动“身边清”,杜绝“责任悬空、监管缺位”。
要以案为鉴,筑年轻干部拒腐之基。从近年通报案例看,部分年轻干部初入职场便在节日“围猎”中迷失,有的收受贿赂,有的挪用公款,最终“青春韶华”变“囹圄岁月”。要通过剖析违纪典型案例、组织廉政谈话,上好“入职第一堂课”,引导其看清“馈赠”背后的利益陷阱,从端口拧紧廉洁“总开关”。
要久久为功,固全链监督长效之堤。作风问题有顽固性、反复性,节日“四风”易“反弹回潮”。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通过“节前通报案例敲警钟、节中明察暗访抓现行、节后复盘问责强震慑”的全链条监督,让“不敢腐”的震慑始终在线,杜绝“松一阵、紧一阵”的侥幸心理。
要防微杜渐,守家风家教廉洁之门。过往案例表明,“一人腐”往往致使“全家贪”。一些干部算不清政治账,默许家人借节收礼、纵容子女以权谋利,最终让“全家福”沦为“全家腐”。节日期间走亲访友、家庭聚会增多,更需严格区分正常交往和“圈子文化”,警惕不正之风的侵蚀。领导干部要带头立家规、严家教,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让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阵地。
要系统发力,强重点领域施治之效。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易成腐败高发区。要精准监督,系统施治,聚焦政法、教育、医疗、民政、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规范权力运行,提升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穿透力,标本兼治铲除“四风”问题土壤,着力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注重量身定制廉洁教育“套餐”,让干部在案例剖析、思想碰撞中明晰纪法红线;要深入开展廉政主题党日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强化“身临其境”的震慑警醒;要以精准监督防范节日期间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促使干部职工存戒惧、明规矩、守底线。
洁不洁,看过节。各级党员干部当以典型案例为镜,将教训印刻在心,把纪律落实于行,在“双节”期间加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以清风正气护航老区振兴发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