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黎明
青砖灰瓦重现古朴容颜,百年文脉再续当代生机。固始县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之力推动秦氏民居违法信号塔拆除,让这座承载“双科进士”秦树声传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消除安全隐患后重现豫南民居建筑神韵。如今游人如织的打卡地,见证着“拆违建护文物”与“保通信惠民生”的双赢答卷,让历史人文的脉搏在检察守护下强劲跳动。
“原来这里高耸入云的铁塔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秦树声是我们固始人的骄傲,要把这里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9月24日,在固始县段集镇乐道冲村秦氏民居,当地群众对正进行案件回访的办案检察官祝旭东说。
秦树声(1861—1926年),出生于段集镇乐道冲村耕读之家。他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光绪二十九年再中经济特科进士,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双科进士”。秦氏民居建于清末,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体为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四面环水。该建筑群均为硬山式砖木框架结构,青砖灰瓦,石阶廊柱,具有浓郁的豫南山区民居建筑风格。2008年7月,该民居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3月,固始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接到网友举报称:前几年,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分公司固始办事处未经批准,在秦氏民居院内建设信号塔及其附属设施,并使用至今。接到举报后,检察官经走访调查发现,违建点位于秦氏民居东北角,长13.4米、宽9.2米,占地12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四面围墙并硬化地面,其内有信号塔以及占地36平方米的配电房。违建点外围墙壁距离故居主体建筑仅8米,且沿民居主体建筑外围铺设电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严重破坏了文物的历史风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物和构筑物,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应当拆迁;破坏或者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应当逐步拆迁或者改造。”祝旭东告诉记者,固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负有监管职责,今年4月,该院向县文广旅局送达检察建议书,要求其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对秦氏民居保护范围内的违规建筑作出处理,并强化日常管护,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
2025年5月,固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回复称,秦氏民居核心保护区内的信号塔属于违法建筑,已向相关单位下达了拆迁通知书,但考虑到通信基站涉及民生问题,搬迁存在手续烦琐、费时较长等客观原因,无法在两个月内完成整改。经协商,拟采取先建设后拆迁的原则进行。
2025年9月,新的信号塔建成,原信号塔全部拆除,秦氏民居又恢复了古朴的面貌,前来打卡的游人也络绎不绝。
“既留住了‘魂’,又焕发了‘新’。”全国人大代表、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汪荣秀说,“秦氏民居是岁月镌刻的史诗,是文明无声的见证,它不仅是由砖石木构搭建的物质实体,更是融合了历史信息、艺术审美、工艺智慧与人民情感的文化载体,检察官们忠诚履职,让古建筑不再是孤立于时代之外的标本,而是能够向后世讲述‘双科进士’的故事,使历史人文的脉搏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强劲而清晰地跳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