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野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岁以上女性中发病率在20%至30%,素有“妇科第一瘤”之称。为科学引导女性健康管理,记者走进市肿瘤医院,采访了该院妇产科主任宋宏玉,就女性常见的子宫肌瘤疾病进行解读。
记者:请问什么是子宫肌瘤?它对女性健康有什么影响?
宋宏玉: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绝大多数肌瘤是良性的,恶变率很低,仅0.4%至0.8%。肌瘤的生长位置、大小和数量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毫无症状,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压迫症状甚至不孕等问题。
记者:哪些症状可能提示患有子宫肌瘤?
宋宏玉: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下腹坠胀感或摸到包块;白带增多;以及长期不孕或反复流产。但也有30%至40%的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记者: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子宫肌瘤?
宋宏玉:子宫肌瘤好发于30岁至50岁的育龄女性,青春期前很少见,绝经后通常会缩小。高危因素包括:有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初潮年龄早、未生育或晚育、肥胖、高血压以及长期压力过大等。
记者: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宋宏玉: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遗传因素也起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明显增高。此外,情绪压力、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也可能影响肌瘤的发生发展。
记者:如何诊断子宫肌瘤?
宋宏玉:常规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B超是最常用、最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大多数肌瘤。对于复杂情况,我们可能会建议进行MRI(磁共振)检查,更精确地显示肌瘤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必要时还会进行宫腔镜检查,特别是针对黏膜下肌瘤。
记者:查出子宫肌瘤后应该如何治疗?
宋宏玉:治疗需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生育需求和肌瘤特点综合考虑。无症状的小肌瘤通常只需定期观察,每6个月至12个月复查一次。药物治疗主要采用GnRH-a类药物(即通过抑制卵巢功能来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缓解症状或缩小肌瘤。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和子宫切除术,现在多采用微创方式,如腹腔镜或宫腔镜手术。还有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新型治疗手段。
记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宋宏玉:建议保持健康体重,因为脂肪组织会产生额外雌激素;增加蔬菜水果摄入,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适度锻炼,每周3次至5次有氧运动;学会压力管理,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妇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限制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如蜂王浆、雪蛤等保健品。
记者:子宫肌瘤会恶变吗?
宋宏玉: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的概率极低,但我们需要警惕一些“红色信号”:如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特别是绝经后不但不缩小反而增大;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超声检查显示血流异常丰富或形态不规则。若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记者:子宫肌瘤患者怀孕有哪些注意事项?
宋宏玉:肌瘤对怀孕的影响取决于其位置和大小。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应孕前处理。怀孕期间肌瘤可能增大,引起疼痛或增加流产、早产风险。建议肌瘤患者孕前咨询评估,孕期加强监测,选择有经验的医疗团队进行围产期管理。
宋宏玉最后强调,面对子宫肌瘤这一常见疾病,女性朋友应树立科学观念——既不必过度焦虑,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关键,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获得专业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