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征文选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勿忘昔日烽火,珍惜今日烟火


亲爱的先辈们:

您好!

我提笔写下这封信时,是2025年8月的一个清晨。我坐在晋江河畔的图书馆,窗外江面船只的鸣笛声穿透晨雾,而笔尖悬停的这一刻,我听见了88年前,卢沟桥的枪声。

我在旧书集偶得一张1937年版的老地图。泛黄的纸页上,红笔勾勒出防线,墨迹斑驳处,还残留着你们当年的焦灼。我打开手机导航,对照地图寻找同样的山河印记。如今,它们已焕发新颜。你们标记“激战”的荒滩,现在是跨海大桥的起点;你们标注“死守”的山隘,此刻正有高铁飞驰而过。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刺桐城下的红色寻根”研学活动。站在泉州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下,看着花岗岩碑身巍峨耸立。讲解员向我们说起1940年7月16日的永宁“七一六”惨案:日军突袭永宁,一路烧杀掳掠,犯下了滔天罪行。闻至此,我不禁握紧了拳头。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我看见了一封1939年由菲律宾寄往晋江的侨批,泛黄的信笺右侧,赫然印着“同胞速起,抗日救国”的呼喊,背面印着“欲救国亡,抵制仇货,万众一心,坚持到底”的语句。这封侨批写道:“志已决为国当兵服务而去。”这封穿越战火的家书,与你们当年用过的锈蚀钢笔并置陈列,玻璃展柜倒映着我们校服上“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章。时空交错,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未来,正握在我书写青春的笔端。

先辈,你们知道吗?您当年护卫的闽南古港,如今船只往来如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感受你们的存在。在洛江区杏川村爱国主义教育公园,我们向“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敬礼,仿佛隔空握住你们温热的手掌;我们在你们战斗过的山头栽下松柏,树苗扎根的土壤里,或许还藏着当年的弹壳。历史老师说,这就是历史的回响——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持续跳动的脉搏。

你们舍命守护的“读书种子”已长成森林。你们期待的中国早已超乎想象:我们探索深海,遨游太空,就连偏远山区,都通了公路,建了学校。公园里的晨练音乐,学校里童声合唱《我的祖国》,这些美妙的声音奇妙地交织成了幸福的乐声。最深的铭记不是停留在悲怆里,而是带着你们的期盼活成壮阔的风景。

纸短情长,唯愿星河璀璨时,你们能看见神州无恙,山河锦绣。

这封信写给先辈,也同时写给我们自己:勿忘历史,青春许国。山河犹在,国魂永续。

我握笔的手,有你们的力量。

此致

敬礼!

颜语

2025年8月

(颜语,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