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高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基于此,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严格落实党章党规党纪,树立监督管理的尺度标准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或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课程,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准确理解其内容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考核,检查其是否遵守党纪,以及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引入随机抽查机制,增加监督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提高监督有效性,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于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立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公开处理结果,树立监督管理的尺度标准;建立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管理责任。

搭建“线上+线下”监督反馈平台,线上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微信小程序举报通道,线下在社区、村庄设立意见箱,鼓励群众、企业参与监督,对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办结”。针对受处分干部,建立“一对一”帮扶教育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岗位适配培训,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拾信心,对整改到位、表现突出的依规恢复相关待遇。每季度召开纪律作风通报会,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推动党章党规党纪从“纸上”落到“行动上”,切实筑牢监督管理的制度防线。

坚持以严的要求治党,优化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手段

治党必须从严,这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优化监督管理手段,可以确保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更加严密、高效,同时也能够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应现代信息化管理趋势,设计全面、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系统,收集党员干部的工作表现、行为轨迹、社交活动等数据,通过数据监控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群众满意度等监督管理要求纳入考核内容。此外,注重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设立举报平台,方便群众举报党员干部的不当行为;开展民主评议,让群众参与到党员干部的评价中来。

监督管理系统需嵌入智能预警模块,针对资金往来异常、频繁出入敏感场所等风险点设置阈值,一旦触发立即推送预警信息至纪检监察机关,并自动关联相关佐证材料,提升问题处置效率。考核评价体系要实行“基础分+加分项+扣分项”量化模式,基础分对应日常履职,加分项向重大任务攻坚、创新突破等实绩倾斜,扣分项明确违纪违规、群众投诉等负面情形,考核结果同步纳入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作为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的核心依据。建立“纪检监察+媒体+群众”联动监督机制,与主流媒体合作开设“阳光问政”栏目,组织党员干部现场回应群众质询;对群众举报线索实行“首接负责、限时督办”,及时反馈核查进展,兑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的承诺,切实以多元监督手段织密全面从严治党“监督网”。

设置激励性约束策略,体现监督管理的温度

监督管理不仅要严,还要有温度,要通过激励性管理,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的党员干部,给予发放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物质奖励,或公开表彰、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鼓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区分好“探索失误”和“主观犯错”,对于在工作中因创新探索而出现失误的党员干部给予一定宽容度;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应及时开展澄清工作,依法惩处诬告者、造谣者。在监督管理考核后展开暖心回访工作,关注党员干部心理健康,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则需定制回访教育方案,引导其重新出发,从“有错”转变到“有为”。

在激励机制上,增设梯队培养激励,对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导师帮带+重点任务历练”双轨培养,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库;对基层一线干部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倾斜政策,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容错纠错方面,制定“三张清单”(容错正面清单、不予容错负面清单、纠错整改任务清单),并引入群众代表、行业专家参与容错评审,确保结果客观公正。建立“家庭—单位”联动关怀机制,对家庭困难干部落实帮扶资金、子女入学协调等暖心举措;开通24小时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定期组织心理测评和团体辅导。对受处分干部,实行“跟踪考察+实绩认定”机制,对整改到位、在新岗位表现优异的,及时向组织推荐使用,真正让监督管理既有“刚性约束”,更有“柔性关怀”。

结语

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与激励担当作为,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举。从以党章党规立标尺,到借信息化手段织密监督网,再到用激励性约束注入温度,三者协同发力,既划清纪律红线,又激活干事热情。未来需持续优化机制,让严管与厚爱贯穿干部管理全程,推动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组织根基。

(作者系中共渭南市委党校讲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