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宇)今年以来,我市以高质量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为引领,健全完善信用制度体系,不断夯实信用建设基础,全面提升信用服务质效,创新推动信用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宣传交流,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大幅度提升,信用建设环境持续优化。
根据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信阳市2025年7月综合信用指数86.99分,排名居全国261个地级市第66位、中部地区第18位,近12个月以来信用指数和名次最高。从监测预警指标看,我市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落实、“双公示”信息归集、信息安全保障、信用报告应用、信用修复服务、融资信用服务、诚信文化宣传、政务诚信建设、重点任务落实等方面表现优秀。
我市定期梳理全市严重失信主体和高频失信行为企业名单,及时分发各责任单位,探索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将治理工作提交项目建设纾难解困市长专题办公会专题研究,将各地各有关部门治理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组督导推进台账,压实认定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专项责任,积极采取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帮扶、跨区域失信协同治理等措施,切实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通过协调督促、发函提示等形式,持续跟踪推进落实,压减失信企业数量和占比。
我市还出台了《信阳市推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质增效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工作方案》,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15类与融资密切相关的企业数据,其中企业水费、燃气费信息和住房公积金数据归集数量比例在全省位居首位。同时,持续完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融资渠道,持续提升企业入驻率和融资活跃度。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效,我市将全力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大力提升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水平,着力发展信用经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和企业健康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