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收获的季节 希望的季节


——北缘区(新县)天然野生茶油资源开发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李凯 赵天

秋染大别,硕果盈枝。9月的新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红褐色的油茶果掩映其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9月16日,聚焦北缘区(新县)天然野生茶油资源开发研讨会在新县举行。来自全国油茶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代表及行业嘉宾们齐聚一堂,共同擘画油茶产业创新发展与老区振兴的蓝图。

此次研讨会,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六周年。六载光阴荏苒,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依旧回响在老区人民的心间,激励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砥砺前行。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以科技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探索北缘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研讨会现场,思想火花不断碰撞。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忠深入剖析了油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说,产业要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在高效育种、生态栽培、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打通产业链的“任督二脉”。他的报告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科技路径。

随后,大连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阮成江带来了其团队在木本油料领域的最新科研捷报。从油茶组培育苗技术的革新到分子识别技术的精准应用,一系列前沿成果令人振奋。作为从新县走出去的学者,阮成江言语间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情:“愿将毕生所学回报桑梓,助力大别山的油茶产业腾飞。”这份赤子之心,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企业是创新主体的代表。河南信锐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的发言铿锵有力,充满了“油茶人”的执着与豪情。他坦言,自己是“吃着山茶油、听着油茶故事长大的”,对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

研讨中,熊维政以“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豪迈誓言表示,将全副身心投入北缘区天然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中。他的企业携手高校共建“大别山信锐油茶研究院”,正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生动实践。

在对话发言中,学者和企业家们将交流推向深入。由陈永忠主持,直指“突破油茶痛点难点,实现提质增效”,学者与企业家们围坐一堂,没有空泛的议论,只有务实的探讨:从如何破解油茶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如何保护利用好珍贵的古油茶树种质资源,到如何有效改造广袤的低产林;从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到如何开拓更广阔的高端消费市场……观点在交锋中明晰,思路在碰撞中升华。许多与会企业代表感慨:“这次研讨会解决了我们很多实际困惑,发展方向更明确了,信心也更足了。”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明忠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在新县工作17年间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回顾了新县作为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如何依靠小小油茶果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历程。他说,新县的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鲜活的注脚。杨明忠呼吁各方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将专家的真知灼见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同心同力打造好北缘区古树油茶这块“金字招牌”,让油茶产业真正成为支撑老区人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研讨会虽已落幕,但北缘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才刚刚启航。据了解,截至目前,新县拥有188万亩山场、近40万亩油茶林,年产茶籽近2万吨,综合产值已达10亿元。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从政策的有力支持到科技的全面赋能,从资源的科学保护到品牌的精心塑造,机遇前所未有。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这场研讨会,如同播下了一颗饱含科技含量与发展希望的种子。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科技的滋养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北缘区的天然野生油茶资源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醇厚的茶油清香必将飘得更远,为老区振兴谱写壮美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