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构筑成长“服务区”
信阳的暖,是为青年成长提供“温室”。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羊山新区王家湾的信阳美好人才公寓时,仿佛推开了未来之门。
“过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了解政策、寻找生活资讯,现在有了智能公寓管家,轻触屏幕即可获取定制化服务,大幅提升了事务处理效率。”正在使用“信阳美好人才公寓”微信公众号的青年创业者王先生向记者展示,通过简单操作,政策解读、生活指南等信息即刻呈现。
除此之外,公共空间更是活力剧场。青年之家共享空间配套共享阅览室、健身房、会议室、茶歇馆、棋牌室等特色空间,休闲、娱乐、学习、社交功能齐全,促进邻里交往,满足新青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方小天地,折射着整座城市的温度——
暖在“安身”。为让青年住房有保障,我市“十四五”规划建设青年人才公寓10万套,王家湾人才公寓、申信美寓等项目陆续投入使用,通过租购并举、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帮助青年从容完成“一张床”到“一套房”的过渡。
暖在“解忧”。聚焦青年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青年夜校的灯光照亮“八小时之外”。烘焙课飘香,编程课键响,百余场次的课程,惠及千余名青年。更有青年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等,开办暑托班,有效缓解青年子女教育后顾之忧;通过“圆梦大学”“温暖冬天”等希望工程品牌活动,帮助4000余名青少年实现大学梦。
暖在“悦活”。推窗见绿,起步入园。近年来,信阳加快绿道、游步道、骑行道建设改造,打造湿地公园、口袋公园、郊野公园、青年主题公园和城市生态廊道,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点亮活力“发展场”
平桥区小桥胡同。
踏过青石板路,行至胡同深处,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传承人李昊的工作室。
2018年,李昊作为最早入驻小桥胡同的非遗匠人之一,将工作室设在了这里。在这里,他不仅开辟了属于年轻匠人的一方天地,更激活了这条街巷的青年创业基因。
“这里是非遗的传习基地,更是点燃创意的‘造梦空间’。”李昊说。
诚然,百米开外,豫茶书院竹帘半卷。主理人马嘉敏记忆犹新:“创业之初,政府就给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支持,不仅为豫茶书院提供房租补贴,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还帮助完成了场地的基础硬装,让书院得以迅速投用。”
然而,就在几年前,胡同小院还是典型的城中村。
改变始于青年之力。据平桥区平西街道团结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易莹莹介绍,在政府主导的改造中,像马嘉敏一样,一批兼具商业思维与审美格调的青年参与进来,大胆地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巧妙地融合到改造之中,使小桥胡同凤凰涅槃,成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诗意空间和场景式消费的网红打卡地。
而这对于信阳来说,只是一个缩影。为给青年人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信阳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方位支持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实施“5个100”计划,即打造不少于100个城市青年书屋、100个青春主题民宿、100个茶庄园、100个青年露营基地和100个青年小店,推行主理人模式,打造青年创新创业聚集地;推动大别山青创园区建设在各个县区全覆盖,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职业培训、创业孵化、天使投资等业态于一体的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同时,信阳还为青年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项目,帮助青年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引育,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产业支持。以法定形式设立“信阳人才日”“信阳人才周”,加大省内外招才引智力度。去年,信阳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
除此之外,信阳还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回归工程、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程、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等,助力青年就业创业。
政策为壤,青春破土。在这片大别山沃土上,每一份青年热望都听见回响,每一次创新迸发都获得支撑。信阳与青年,正共赴一场发展之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