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真没别的复杂想法,就盼着能救下一个人,希望他(她)接受我的捐献后,能早点好起来。”9月10日,息县妇幼保健院为35岁的职工何柳举行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9月11日,何柳前往郑州做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16日,她将进行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成为息县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生命之约”并非偶然降临,而是始于2014年的一次善举。当时,何柳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中华骨髓库”)对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于是,她毅然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她在心底为那些素不相识、正与病魔抗争的生命,悄悄种下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今年7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这颗沉睡的“希望种子”终于迎来了萌发的机会。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告知,何柳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初筛配型成功了。面对这个突如其来却又充满意义的消息,何柳没有半分迟疑,爽快地答应了捐献。她后来笑着说:“非亲缘配型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能和这位患者配型成功,是我们跨越了遥远距离的特别缘分,我肯定不能错过这个救人的机会。”
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细致协调与贴心帮助下,何柳的捐献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她先是顺利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随后又按照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身体检查。每一项检查中,何柳都格外配合,认真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引,只为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完全符合捐献标准,不辜负这份难得的“生命之约”。
在日常工作中,何柳同样是大家眼中的“暖心人”。作为息县妇幼保健院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她始终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前来缴费的患者及家属。面对缴费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凭借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她高效顺畅地完成工作,是同事们口中值得信赖的“靠谱搭档”。无论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还是在生命大义面前的坚定抉择,何柳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何柳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丈夫提出要陪伴她一同前往郑州,让她在陌生的环境中多一分安全感,也有更多时间休息;父母虽然心中有牵挂,但更多的是骄傲,反复叮嘱何柳要照顾好自己。
何柳并非个例,而是息县爱心力量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息县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年均献血量达200万毫升,有效保障了全县临床用血的需求与安全。同时,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已有400余名志愿者踊跃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为需要帮助的患者留下了生命的种子。此前,息县已有4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何柳即将成为息县第5例捐献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