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浩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青年之心,向往什么?
是展翼的天地,青春在此尽情飞扬;是跃升的阶梯,机遇在此公平绽放;是弄潮的蓝海,梦想在此破浪起航。
信阳深知,青春是动能,城市要做永不枯竭的“充电桩”;青年要续航,政策服务就不能“断档”。
近年来,信阳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工作,坚持把青年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载体,聚焦青年需求,坚持规划引领,着力丰富青年友好政策、搭建青春建功平台,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城市与青年共赢未来,为全面推进现代化信阳建设汇聚青春力量。
蓄满“青春电源”
“如果再创业,还会选择信阳吗?”
“当然!”
浉河区南湾湖畔,90后咖啡店主理人鲁曼的回答清脆响亮。两年前,这位都市白领设计师辞去光鲜工作,走遍国内无数网红乡村,最终在睡仙桥村租下一间土坯房:临山,面湖,鸟声盈耳。
质疑声曾如潮涌:“乡村开咖啡馆?不如去商业街!”但鲁曼看得更深——信阳作为文旅大市,年接待游客超过5700万人次,南湾湖景区风光旖旎,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更关键的是,这座城市正把青年创业的“电源”蓄到满格。
政策赋能,是鲁曼底气之源,亦是信阳一以贯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澎湃活力的生动体现。
如何让青春“充电桩”永不枯竭?信阳给出答案:顶层设计、基层实践、全局护航。
自2022年起,“青年发展型城市”成为信阳热词。从将青年发展写进“十四五”规划,到市委全会锚定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从《信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印发,到平桥区、浉河区入选全国、全省试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谋篇布局,到全力申报全国第二批试点……3年来,政策齿轮高速转动,只为青年“电量满格”。
今年4月,《信阳市2025年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再出实招:建设“五个片区”,城市发展方式从开发型向运营型转变,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实施“四项工程”,健全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信阳对青年更友好;推行“三项计划”,带动青年创业就业,青年在信阳更有为,形成青年发展型城市“信阳模式”……青年需求在哪儿,“政策工具箱”便在哪儿。
如今,青年发展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撬动信阳未来的核心支点。城市这台“超级CPU”,因青年而高效运转;老区高质量发展史,因青春而焕然新生。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