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今年9月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社会各界同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科技部门普及科学知识,医疗卫生机构送医下乡,水利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看似高深或冷门的知识,或生活中习以为常而未深究的现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其科学原理,增长知识、解答疑惑,使科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科普工作须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方能确保知识传播的准确性。以水利部门为例,其讲座涵盖数字孪生大坝、水库功能、节水措施和高效灌溉等内容,彰显了水利专家的专业权威。水利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人类与水息息相关,既依赖又敬畏,水利工作者深耕于此,其科普更具可靠性和指导意义。
科普形式与内容需不断创新,发展力度有待加大。网络时代,常识性知识虽易获取,但信息纷繁、来源真伪难辨,易导致误解,如部分网络医疗科普曾因失实被举报。线下科普场馆如教育馆、长廊等,虽覆盖天文、生物等领域,但仍显不足。市科技馆备受青睐,但数量有限。我市水利部门正筹划利用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期思陂,建设水情教育基地;针对城市儿童缺乏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基地也具意义。
科普基地犹如科学之窗,激发兴趣,引领未来。期盼科普事业蓬勃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