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 吴勇
“以前下水道一堵,污水遍地,出门都得踮着脚走!现在管道修好了,再也不犯愁了。”9月7日,商城县赤城街道花园路清华怡居园居民赵静颖望着畅通的下水道,满脸笑意。而这正是作为县城主城区的赤城街道以党建引领解决群众“揪心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街道聚焦群众身边“微实事”,构建“协商自办、条块联办、未诉先办”的问题处置闭环,以民生小事筑牢群众幸福根基。
协商自办:“红色小院”聚合力
清华怡居园属于自建小区,因下水道堵塞问题困扰居民。南街社区干部与网格员接到赵静颖等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并迅速启动“红色小院”党建平台,召集居民议事。在多数居民赞成、社区统筹推动下,确定了集资改建地下管网的方案。经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协调,市政部门及时制定计划,施工队仅用4天就完成了管道清理与更换工作。
近年来,赤城街道创新“红色小院+”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组织引领下的“事前动议、事中商议、事后评议”机制,赋予居民更多社区事务的决策权与监督权。仅今年上半年,该街道32个“红色小院”就开展协商议事7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助力30余个“三无”小区实现有序自治。
条块联办:“多格合一”提效能
“施工噪声从早到晚,孩子根本没法上网课!”暑假期间,北苑小区17号楼居民向社区反映集装箱房屋装修扰民。社区网格员接诉后立即上门核实,发现施工方未按规定时间作业,随即联系城管部门约谈施工方负责人,宣讲噪声污染防治要求、明确施工时段,并督促其签订文明施工承诺书。后续通过每日巡查监督整改,居民生活很快恢复宁静。
该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得益于赤城街道推行的“党组织+网格+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此机制整合公安、城管、应急等专业力量融入基础网格,实现“多格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动处置,简易事件现场解决,一般矛盾由社区协调下沉力量处理,疑难问题则由街道综治中心着力化解。今年以来,该街道累计处理事件14件,且全部办结,“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
未诉先办:新就业群体当“探头”
“水泥厂家属院外自来水管破裂,急需维修!”日前,快递员张丽丽在网格群内上报突发情况。锦绣社区干部迅速响应,一边联系县自来水公司,一边设置警示标志,应急维修队在3小时内完成了管道更换。 目前,赤城街道已聘请22名快递员、外卖员担任兼职网格员。他们凭借工作灵活、接触面广的优势,成为基层治理中的“移动探头”。街道还打造“小哥驿站”,提供充电、休息、热水等服务,并建立激励机制——兼职网格员上报问题可兑换社区食堂免费餐券。截至目前,已完成70人次兑换。这些“小哥”已累计上报街面设施损坏、食品安全等相关事件18起。 同时,该街道还常态化组织网格巡查,全面收集居民诉求与苗头性问题,力争“早发现、早协调、早处理”。截至目前,网格员共上报事件827件,办结率达99.5%。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三办’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壮大兼职网格员队伍,以更实举措办好‘微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茂付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