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风展红旗如画


(上接第一版)

红绿交融,沃野绘新图

东岳之变,在“红”,亦在“绿”。

全村立足“红”“绿”资源,精心打造“东岳美好刚刚好”乡村品牌,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红色是根基。村集体成立光山县东岳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创办光山县唯一一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开发“大别山党课别样红”课程,创新“六个一”研学模式,累计开展培训46期、培训1433人次,成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阵地。

绿色是未来。光山县东岳实业有限公司整合开发“光山十宝”等特色农产品,在帮扶单位支持下,销售额逐年递增;文殊寺油茶专业合作社流转1900亩土地,发展茶叶、油茶、早园笋、果树等产业;和美部落物业公司吸纳51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光山县东岳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打造精品课程,培训营收16万元……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出村进城,销售额连年增长。

杨长太是产业振兴的党员代表。他从贫困户到农场主,再到致富带头人、乡商会会长,实现了“四级跳”。他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如今年销售额超300万元,还创新发放工时卡,让务工村民安心结算。

今年35岁的崔红梅曾是家庭妇女,如今成为余粮乡创运营专员。“余粮乡创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让我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崔红梅说,这一次,自己“嫁”入了东岳,也真正融入了东岳。

文化再赋能,市场深运营。借助余粮乡创平台,东岳土烧酒、麻鸭蛋、红茶、挂面等特色产品,通过创意包装和品牌打造,广受市场青睐。“南忘是你、牵瓜是你”南瓜月饼、钩织刺绣等文创产品,更是充满温情与趣味。

“谁也没想到,我还能从谷底爬上来。”中年患癌,喻云意曾觉得人生就像降落伞,没有方向。现在的好日子,让他心中充满了感恩。“如今,我接管了一家‘光山十宝’店,成为店主,还兼任村文化中心的义务讲解员和志愿服务队员。我要把东岳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喻云意说。

党组织引领,资源整合,家门口的好资源,变成了游客眼中的宝。“光山十宝”畅销,红色研学火热,集体经济之路越走越宽,东岳村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2024年,全村已培育3家公司、5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3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敬老尊贤,和风育乡魂

东岳之美,在山水,更在人心。

村里推行“红白事操办标准”,娶亲车辆不超6辆,宴席每桌260元以下,嫁女不索要彩礼,白事不搞低俗表演。合规的上“红榜”,违规的列入“黑榜”,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广。

重阳节是村里的大日子。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我们一起过重阳”孝老敬老活动。“原乡人”、光山县莲意阁新中式服饰品牌创始人管仁宽年年参与,为80岁以上老人量身定制唐装。

喜庆的唐装穿在身上,刘秀英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是残疾人,每年大家一起过重阳,他们都给我洗脚。我觉得很幸福!嫁到东岳,前30年俺只是活着,这些年才叫生活。”

管仁宽还是东岳村第一任志愿服务队队长。无论重阳节、“村晚”还是饺子宴,他都积极参加。“我是东岳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管仁宽说。

东岳的好,可不止这些。

“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深入人心;连续10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创业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榜样引领润物无声;“村晚”自编自演,上了央视;女子舞蹈队、旗袍队、锣鼓队活跃不断,成为东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岳美好,越来越好。山边边农场、“早园笋”品牌、余粮乡创团队相继落户……越来越多人奔赴东岳、扎根东岳。

00后魏萌娇负责余粮乡创品牌推广。艺术专业毕业的她思维活跃,讲起东岳故事“门清”。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来到东岳,源于疫情防控被隔离时,光山县热情而宽厚的接纳。

“应聘时,我妈怕我被骗。来了一看,说这比大城市更适合年轻人。”魏萌娇笑言,她被放心地“交给了”东岳。

刘权伟也是东岳村的“新乡人”。作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六任驻东岳村第一书记,他在村里有个“雅号”——“老六”。

“老六”很溜,走村入户,家长里短,情况摸得透。清晨,遇到打扫卫生的大爷。大爷老远就会喊:“刘书记,遛弯啊!”这时,他就会掏出一根烟,递给大爷,热络地聊上几句。

“刚来时,压力很大,怕做不好,前面有5个榜样呢!直到有一天,我躺在草地上,仰望满天繁星,就想明白了:只要全心全意,对得起东岳百姓,就够了。”刘权伟说,东岳的星星,比城里的亮。

村两委班子里,还有一个年轻面孔——26岁的村环保主任刘张。

刘张是“归乡人”,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毕业后选择回家乡,父母很支持:“咱东岳越来越好。你回来,我们心里踏实,也光荣!”

村歌《东岳梦华》唱出村民心声:“东岳人,在路上,感恩奋进乘风破浪……”

东岳敞开怀抱,吸引八方英才。“荣誉村长”之一、北京时代蓝图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时玉亮10年间往返数十次,带专家、引资源,为东岳发展赋能。

2015年,时玉亮带队赴光山县考察,与东岳村结缘。东岳人的情怀和执着打动了他。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他说,“村里有需要,我能从专业上出出主意。我在北京工作,常回东岳看看蓝天、聊聊天,也是一种治愈。”

从负债累累到振兴示范,东岳靠的是什么?是组织强、产业兴、民风淳、人心齐!

党旗飘扬,党员带头,群众跟进。在东岳,“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携手同行,正朝着“村美如画、人有尊严”的梦想努力奔跑。

村歌悠扬,红旗高扬。“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东岳村的精彩,仍在续写……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