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干在网格里 乐在坪塘村


□本报记者 王凌云

在光山县罗陈乡坪塘村,鲜红的党旗不仅在村委会上空高高飘扬,更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间、百姓错落的院落里扎下深根。

近年来,坪塘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网格治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动能,以精准服务温暖群众心田,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坪塘答卷”。

筑强阵地,“闲置旧校舍”变身“人气会客厅”

“以前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小,服务功能不完善,设施较为陈旧。”村党支部书记张正霞回忆道。

2023年10月,在帮扶单位与乡党委的支持下,村里将闲置多年的废弃村小改造成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移至更靠近村民的区域。党员活动室配备了会议桌椅,文化阅览室上架了2600余册农技、科普书籍。

如今,这里不仅是政策宣传的“前沿哨”,更是村民议事的“主阵地”——春耕时节的农技培训、夏夜纳凉的板凳议事会、端午节的敬老饺子宴……全年20余场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气会客厅”。

“阵地亮堂了,人心就齐了。”驻村第一书记喻天说,“现在村民常来这。党组织的凝聚力,就是从一杯热茶、一场座谈慢慢攒起来的。”

网格织密,“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下罗组的路修好了”今年5月,这个消息在坪塘村微信群里刷屏。此前,网格员在下罗组走访时发现,连接主路的100米村道因雨水冲刷变得坑洼不平,存在着安全隐患。网格员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到村里。村两委与驻村干部立马召开碰头会,次日一早便组织人员进行重修。

十天后,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李大爷踩着新路不住感慨:“这办事效率,咱老百姓是真服气!”

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坪塘村构建的“1+5+11”网格体系,即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5名村两委成员兼任网格员,22名党员和乡贤兼任微网格员,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11个微网格。

网格员们常态化走村入户,既当政策宣讲“传声筒”,又做矛盾调解员,更是群众的“服务员”。今年以来,该村依托网格收集解决群众诉求26件,化解邻里纠纷10起,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产业强筋,“民主决策”破译“共富密码”

在郁郁葱葱的决明子基地里,合作社负责人卢严勇算起增收账:“决明子每亩产500斤,按市场价4元/斤算,每亩可以增收2000元。”

这份“丰收答卷”的背后,是村党支部的“破题之举”。

2023年,该村引进光山县鹏洋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北张、赵湾、刘湾等7个村民组田地,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及中草药。通过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2000余亩,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质稻种植。

2024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赴外地考察4次,历经2次党员大会研讨、2轮村民代表协商,最终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发展碧根果产业。

为破解“前三年无收益”的难题,又探索“以短养长”模式,在林下套种棉花等矮秆作物。如今,基地吸纳了30户脱贫户、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形成“支部引路、产业铺路、集体壮大、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阵地焕新”到“治理提效”,从“产业破题”到“民心凝聚”,坪塘村的实践再次印证,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是基层治理的“锚”和“灯”。

党员干在网格中,产业富在土地里,幸福,烙在坪塘村群众心底!如今的坪塘村,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