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红本本”到“电子码”的转变


——我市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的数字化革新之路述评

□黄昊

202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将满10周年,同时也是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10周年。10年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不动产权属证明从传统纸质证书到电子证照的全面升级,成为本轮改革的核心举措。这一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效率,更极大优化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

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通报表扬了282个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和383名成效显著个人。河南省共有14家单位、17名个人入选,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荣获“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单位”称号。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在窗口设置、流程优化、服务提升、制度规范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精准施策,创新推行“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免过桥续转贷”等服务模式,实现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办理”,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持续增强。

数字化转型后的全新形态

证书形态应时而变。从“红本本”到“电子码”,以往作为唯一权属凭证的纸质《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如今已实现数字化革新。在综合窗口完成不动产登记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版《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以2025年7月生成的电子证书为例,其内容完整涵盖权利人信息、不动产坐落、单元号、权利类型等关键要素。登记机构依法加盖电子印章,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统一监制,确保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书信息一致、格式规范。

法律效力等效一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电子证照管理有关规定,加盖电子印章的不动产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在各类政务服务、经济活动中作为合法有效凭证使用。

数字化转型的多维价值

便民利企,提升服务体验。电子证照可存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市民无需随身携带纸质证书,随时随地可调用展示,有效解决纸质证书易丢失、易损毁问题。同时,省去制作、打印、邮寄等环节,显著降低办事成本,节约群众时间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提升效能,优化业务流程。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取代打印、人工盖章、分发流转和邮寄送达等传统环节,大幅缩短办证时间,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减少重复审核,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强化安全,提高防伪能力。电子证照采用密码技术和数字标识,可在线实时核验真伪,从技术上有效防范伪造行为,安全性显著高于纸质证书。电子登记簿与证照均存储于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通过多重加密与权限管理,确保数据不泄露、不被篡改,全面保障权利人的信息安全。

推动治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不动产登记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成果,推动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为信阳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为尊重市民使用习惯和特殊需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继续保留纸质证书申领服务,群众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电子证书、纸质证书或两者同时申领,全面满足多样化需求。

从“红本本”到“电子码”的转变,不仅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服务理念、业务流程和治理模式上的全面升级,更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具体实践,实现了不动产权属证明形式的创新突破,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显著便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提供更加优质、周到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不断深化便民利民窗口建设,为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