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黎明 通讯员 徐纯
8月21日,在固始县赵岗乡张河村的养殖基地里,养殖户夏玲一边察看小鸡长势,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三高青脚黄鸡3号抗病力强、肉质好,俺们村不少人靠它增收,这多亏院士带来的好品种!”
夏玲口中的“院士”,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他领衔的河南省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院士工作站近期在固始县揭牌。作为固始县首家、信阳市第6家院士工作站,该站不仅为当地农业注入“科技活水”,更成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
该院士工作站的筹建和落地,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固始县加速释放。在技术革新方面,康相涛院士团队研发并引进的“神农1号”基因芯片成为蛋鸡养殖的“智慧钥匙”。“以前选种需要将小鸡养到43周才能确定产蛋性能,现在有了‘神农1号’,只需采集刚出生小鸡的一滴血,就能精准预测产蛋量,育种周期大幅缩短,养殖更高效智能。”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翔的话,道出了科技对传统养殖的颠覆性改变。
种养模式创新更让农业新质生产力效能倍增。康相涛院士提出的“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固始县田边、林边、沟边及闲置庭院落地生根。该县结合生态承载量,探索出“鸡—粪—林”“鸡—粪—茶”“鹅—粪—田”等特色养殖模式,打通“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闲散土地变身“聚宝盆”。
“俺们村推行‘三边一院’农牧循环养殖,去年林下‘固始鹅’出栏2万多只,产值400多万元。小群体、大规模的鸡、鸭、鹅养殖户206家,占全村总户数近四成,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甜头。”该县徐集镇八庙村党支部书记马瑞文算起了增收账。
目前,该县已建成80余个“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生态种养模式示范点,带动近6000户农户参与,盘活闲散土地近6000亩,(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