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难题上会共商 服务闭环跟进


我市打造项目建设“周一见”服务品牌

本报讯(记者 张勇)为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我市自今年6月9日起常态化召开“周一见”政企恳谈会,集中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截至7月底,市级已召开专题会议21次、研究议题77个、收集需办理事项269项,推动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问题有效破解。目前,我市正完善项目建设纾困解难机制,聚焦堵点难点,强化调度协同和闭环落实,“周一见”服务品牌逐步形成。

我市建立“双月征集、多源汇聚、会商筛选”的议题生成机制,每双月定期向各县区、市直单位及市管国企征集项目建设、助企纾困、营商环境等方面亟须协调的重大事项。议题涵盖项目推进中的工程滞后、审批卡点、要素制约,以及企业反映的融资难、用地紧、政策兑现慢等诉求,并延伸至经济运行调度、化债、清欠账款等重点领域,通过“周一见”会议分析研判、逐一解决。

在“周一见”政企恳谈会推动下,多项工作取得进展:枣合宣天然气联络线管道工程信阳段前期要件加快办理;豫东南大湾区低碳创新示范园区、匹克北方总部等项目顺利取得“四证”,实现开工前置闭环;潢川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及时开工;潢川、罗山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更新改造工程进度超70%;信阳东站CAZ片区银行入驻、教育资源引进、沐风谷宿集通水、高速公路“13445工程”扫尾等历史遗留问题明确了责任分工和解决路径。截至目前,共研究解决要素保障类问题44项,通过“一事一策”分类销号,项目前期周期缩短,开工保障能力增强。

同时,坚持“会上定方案、会后抓落实”,构建“议题会商—会议决策—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全链条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开展专题会商43次,深入研究113个问题,推动54个议题上会,形成“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高效落实机制。

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周一见”常态化召开推动政府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政企沟通更高效顺畅。一批长期困扰企业的融资难、用地紧、账款拖欠、政策落实慢等问题在会上得到集中回应和实质性推进,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