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口袋阵”里击日寇


(上接第一版)

《罗山革命史》记载,8月11日,二团队到达柳林北的王家店车站时,发现日军的运兵车。王海山当机立断,突然对兵车发起袭击,日军损失惨重,匆忙向信阳逃窜。二团队经杜家畈到达朱堂店驻扎。

14日,日军派兵400余人尾随二团队向朱堂店扑来。因不熟悉这一带地形,日军派骑兵先行侦察,被松树嘴二团队哨兵发现,双方短兵相接,进行短暂的枪战。天快黑了,日军不敢恋战,连夜撤回。

当日夜晚,二团队召开由各大队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王海山准确研判,得出了“日军虽然撤回,但是他们明天还会再来朱堂店报复,我们要做好应战准备”的判断。这次会议讨论并制定了“诱敌深入、重兵设伏、全面包围、痛歼日军”的作战计划,对整个战斗做了详细部署——王海山下达命令:“第二大队及第三大队1个中队坚守朱堂店及其东北阵地,并以1个中队在朱堂店东北翼作梯次配置,发现敌人稍作阻止,力求诱敌到罗山县城方向,创造二团队主动出击的有利条件;第一大队在朱堂店西南之陈家祠堂,依托后山相机出击;第三大队两个中队作预备队,在朱堂店东南的正面担任警戒,并掩护机关和没有走脱的群众。”

15日10时许,日军由杜家畈向朱堂店袭击。日军先集中火力狂轰滥炸,然后开始进攻。三大队一中队首先与日军接火,边打边撤,日军紧追不舍。当追至离二团队指挥所不远处,一大队立即从正面进行反攻,二大队从左侧冲击,团警卫队、手枪队从右侧冲锋,日军在三面重击之下,惊慌失措,仓皇溃逃。二团队紧追不舍,把日军逼向枫树坡。

“枫树坡是一个群山环抱的低洼地带,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地形宛如一条长方形的‘口袋’。日军被逼进这条‘口袋’后,早已埋伏在此的两个中队突然开火,轻重武器一齐扫射日军。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日军意识到被包围了。”讲述起这段历史,郑先定眼中有光,他说,日军困兽犹斗,展开反扑,企图夺路而逃,二团队指战员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越战越勇,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反扑,但终因装备简陋,缺乏重武器和弹药,未能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战斗处于对峙状态。

战争的残酷远不止于此。史料显示,为了减少伤亡,节约子弹,王海山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准备利用夜战优势打击敌人。日军害怕夜战,下午4时许,竟以施放毒瓦斯的恶毒手段,妄图冲出重围。王海山当即命令指战员把毛巾浇湿捂住嘴和鼻子,继续猛击敌人,一直坚持到天黑。

鏖战之中,日军打红了眼,轻重机枪、迫击炮同时开火。战场上飞沙走石,火光冲天,烟雾缭绕。突然,日军阵中燃起一堆堆熊熊烈火,照得夜如白昼。“不好,敌人要焚尸逃跑。”王海山了解日军的意图后,故意让部队放开一条路让其逃窜,同时安排二大队赶紧抄近路在芦子洼埋伏。晚8时许,日军果然逃跑。日军在前面跑,一大队、三大队在后面追,日军渐渐被逼进芦子洼。这时,只听见军号齐鸣,两面山上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扫向敌群。惊魂未定的日军腹背受击,溃不成军,丢下数十具尸体,纷纷向信阳方向逃去,二团队大获全胜。

时光悠悠,86年的岁月,沉淀了太多历史变迁,昔日的战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然而,朱堂店战斗留下的精神财富永不泯灭。

站在朱堂店战斗无名烈士墓碑前,罗山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根据碑文记载,这场战斗,共击毙日军80余人,俘敌6名,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100余支、子弹50箱、战马4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是以少胜多、智取巧打的抗战典范,大大鼓舞了军民团结抗日的信心!”

战斗的胜利,不仅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还巩固了当时的统战形势。据悉,胜利的消息迅速在罗山传开,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纷纷为二团队筹粮、筹草、筹柴,挑着慰问品到部队慰问,热情地称赞其为“真正的抗日队伍”。当地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四游击纵队也派代表与二团队联络,表示愿意合作抗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