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科技赋能 增产增效


我市头季再生稻喜获丰收

本报讯(记者 童帅)日前,我市各县区再生稻主产区种植大户正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经测产验收,全市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达600公斤,部分示范田块突破700公斤,规模化种植区总产量同比提升10%。

近年来,市农技服务中心持续优化再生稻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体系。针对近年来高温干旱频发问题,市农业部门筛选并推广了耐热、抗旱、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再生稻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科学施肥技术、“一喷多促”技术和农艺措施调整等综合措施,同时在保证头季稻充分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提前收割,从而为再生季争取更长的安全生长期。

“科技种田就是不一样。”商城县现代农机合作社种植户董顺贵指着刚收割的稻田说。他承包的900亩再生稻,通过应用新品种和标准化管理,头季亩产超过600公斤。规模化经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统防统治病虫害等措施,使每亩综合成本降低100元。

目前,农技人员积极指导农户做好稻桩管护,为再生季丰收打基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广“头季机收、及时灌水、精准施肥”的标准化作业流程,预计11月中下旬,再生季稻谷将迎来集中上市,实现“一季稻两收”的增产目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