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有一种生活叫信阳


□本报记者 周涛 文/图

华灯初上,浉河两岸的河面倒映着流动的光影,在烤架升腾的烟火气中,吉他声、谈笑声与叫卖声交织成夜色交响曲。“第一次来信阳,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着”“这里的生活好惬意”……许多来信游客不禁感慨。

河边茶摊,晚风习习,26岁的沈阳游客小方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暑假以来,他独自南下,沿途深度游玩6个城市,在“浉河烟火”品尝信阳热干面、石凉粉;在鸡公山看日出、听摇滚乐;在信阳小院赏景、品茗;在松林苑民宿感受智能家居的魅力……

小方说,在信阳,他停留的时间最长,打卡的地方也最多。

青年,是信阳文化新生的核心驱动力。在青年营地这片城市“绿洲”,一种“下班即旅行,下楼即露营”的理想成为现实。畅谈理想、体验非遗、分享生活,营地的灯光映照着一个个青春面庞。羊山文化空间变身为“青年文艺沙龙”,精心打造的“不卷课堂”点燃市民夜生活。茶艺、剪纸、插花、陶瓷手作……年轻导师引领市民重拾生活美学,让夜校成为新时尚的策源地。

“主理人计划”的推行,则实现了青年与空间的深度共创。在“禾拙轩”,田立齐团队将图书馆空间重塑为茶香氤氲、翰墨飘香的多元场景。在光山东岳村,浙江“余粮乡创”团队的高慧慧将花鼓戏中心与文化中心、民宿、旅游整体打包运营,激活沉睡的乡土资源。青年主理人正在信阳大地上刻下自己的精神坐标。

2025年的信阳,青春与创意成为城市鲜明的注脚。以年轻人喜乐游为主线,浉河区打造集非遗文化、特色小吃、青年创业等多重业态于一体的“浉河烟火”特色夜市。剪纸、糖画、茶艺等非遗传承人到场展示绝活,与市民面对面交流。“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融,正为城市消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3月27日,一列满载700名游客的旅游专列缓缓停靠信阳火车站。这批来自“尔滨”的游客跨越2000多公里,从林海雪原到北国江南,哈尔滨人民的热情与老区人民的热情相互交融,共同奔赴老区的“诗和远方”。

这是我市“引客入信”战略的一个缩影。“一次信阳行,一生信阳情。”青海华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善说,信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山水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周到的旅游服务都是一流的,适合各种人群到这里度假、疗养、研学和旅游。

“山水信阳,红色记忆”深度体验3日游(南湾湖—鸡公山—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吉小象何家寨营地);“美好生活,休闲信阳”2日游(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鸡公山—南湾湖);“南北无界,营在信阳”3日深度体验游(南湾湖—星宿川沙滩营地—鸡公山—吉小象何家寨营地—文新茶村)。“信游记”3条旅游专列和直通车精品线路,为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我市着力交旅文创出彩,大力推进“1+6+N”文旅发展体系建设,深化茶旅、红旅、交旅融合,精心打造茶旅融合、大别山水、红色文化、康养美食、信阳小院等多条精品线路,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篇章中,描绘了“在河南,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信阳”的美丽画卷。

记者感言

一座城的自我更新

□周涛

信阳的青春蝶变,是一场关于城市自我更新的精彩实验。这座豫南古城,正以文化创意和年轻活力重新定义自身气质。

在信阳,夜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繁荣。浉河两岸的烟火气里,非遗传承人与年轻人互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这种创新并非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让文化真正融入生活,让年轻人成为传承的主体。

青年文创计划的实施,彰显了信阳对青年力量的重视。青年营地、文艺沙龙、主理人计划等创新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信阳的实践证明,城市的活力源于对青年创造力的激发和包容,更源于让年轻人成为发展的主角。

信阳的“引客入信”战略,体现了城市营销的智慧。通过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和特色活动,信阳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更塑造了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这种“诗和远方”的召唤,让信阳成为备受青睐的目的地。

一座城市的青春活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在于对青年力量的重视、对创新的包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信阳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更新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生动范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