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俊杰)日前,平桥区科学部署,积极投入抗旱保秋工作,全力以赴守护农田“生命线”。
全面部署,织密抗旱“组织网”。该区多次召开抗旱保秋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由应急、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科级干部带队的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深入平桥区东西大岗各乡镇田间地头,查墒情、看旱情,鼓励群众积极抗旱自救,根据各乡镇情况,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受旱程度,科学制定详细的抗旱应急预案,开展抗旱救灾技术指导和水稻等秋作物病虫害防控,督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各部门共出动服务人员400余人次,指导农业抗旱面积40余万亩;组织农户1万余人,投入抗旱设备6000余台套;农户自发打井3352眼,抗旱浇灌面积15万亩。
科技赋能,田间开出“解渴方”。在胡店乡龙岗村杨克强种植合作社的花生地里,种植大户杨克强正在使用卷盘式喷灌机对干旱的花生地进行浇灌。“真是太感谢平桥区农业农村局对我们的帮助了,用他们送来的卷盘式喷灌机,一天可以浇灌100余亩地,效率是我自己小型浇灌机的3倍,我这几百亩受旱的田地这下有救啦,真是一场‘及时雨’呀!”看着源源不断的水流进自家花生地,杨克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在查山乡王老村下陈组隽秀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陈磊也收到了区农业农村局补贴的卷盘式喷灌机。持续干旱下,这些机械化设备成了农户保收成的“定心丸”。目前,该区财政整合抗旱救灾资金,采购30余台卷盘式喷灌机投入抗旱工作,累计调配抗旱设备1500余台次,组织协调灌溉农田7.8万亩次,有效缓解了旱情。
广辟水源,畅通灌溉“大动脉”。旱情出现以来,该区科学调整了灌溉工程布置图,在结合水库水量、旱情发展、灌区作物特性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积极协调水库水源,启用地下水井,科学有序实施放水计划。另外,检修维护灌溉渠系,清理疏浚沟渠,确保“水脉”畅通。确保“水脉”畅通。自开灌以来,全区各类水利工程开足马力全面发力,五座中型水库累计放水2137万立方米,小型水库与各类提灌站调配灌溉用水1680万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15万亩。
截至目前,全区抢修坑塘1757个,抗旱机井1693眼、提灌站48座,渠道整修42.9万米,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确保水蓄得住、输得出、不浪费,有效缓解了秋作物缺水情况。
“旱情虽有所缓解,抗旱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旱情监测、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细化抗旱措施、科学调度水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应对策略,坚决打赢抗旱攻坚战,守牢秋粮丰收‘生命线’。”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农机股股长李安东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