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帅)面对持续旱情,近期,市农业农村局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统筹调度资源、科学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秋攻坚战,为秋粮稳产丰收注入“强心剂”。
为应对局部地区水源短缺,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新增抗旱机井6300余眼,覆盖平桥区、罗山县、息县等区域。同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月以来,实施3次22轮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全市投入排灌设备9.9万余台套,电力、石油部门优先保障抗旱用电用油需求,为抗旱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密旱情会商研判频次,由每周调度一次调整为每周三次以上,动态掌握旱情发展,及时上报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成立38个秋粮生产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源挖潜、节水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确保秋粮管理“一天不放松”。
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风险,我市严格落实防汛抗旱“两手抓”,提前排查沟渠、堤坝等设施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舆情监测与引导,与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抗旱工作平稳有序。
当前,我市秋粮生产处于关键期。市、县两级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抗旱设备购置及新打机井补贴。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抗旱服务热线,及时响应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抗旱保秋强大合力。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强监测预警,优化调度方案,强化技术服务,全力以赴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夺取秋粮丰收,为全年粮食安全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