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地方抗战到革命根据地的锻造


(上接第一版)

1939年1月21日,李先念率队抵达黄龙寺的次日,即主持召开了四望山党和军队负责人会议,向与会同志详细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豫鄂边省委关于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决定。要求信阳挺进队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在豫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豫鄂边省委委员、军事部部长李先念,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王盛荣,中共豫南特委统战部部长刘子厚,信阳挺进队政治部主任危拱之,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谭子正……而今,这些身影已化作纪念馆墙上的名录,86年前,就是这些人在这座大院其中一间青砖瓦房里,从早8时一直开会到晚7时。会议通过“创建四望山根据地”的决议时,天已全黑,马灯将与会者的身影投在土墙上,宛如一幅正在成型的抗战蓝图。

“李先念同刘子厚、危拱之等研究了四望山地区今后的工作,指示要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保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尽快把四望山地区建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凝望着纪念馆里复原的会议场景,彭延斌说。

黄龙寺会议后,按照李先念的要求,信阳挺进队离开黄龙寺,向四望山进军,集中力量发展抗日武装,扩大抗日根据地。

八十余载岁月如尘。今天,黄龙寺会议旧址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纳入所公布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之内。这里每一块青砖、每一盏油灯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大门缓缓闭合,隔离了历史,让我们回归现实,但先辈们“为民族解放奋战到底”的誓言却穿透时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依然铮铮作响。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那簇在风雪中点燃的星火,永远辉映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