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开门见“刺” 方成善政


□向炜

近日,我市发布《致全市企业群众的一封信》,一纸“征集令”,为信阳政务服务环境投石激浪。行政审批部门主动开门纳谏,广邀企业群众直陈六大类顽疾——从“虚进假进”的暗度陈仓,到“办事指南”的雾里看花;从“脸难看、事难办”的冰冷面孔,到投诉渠道形同虚设的“旋转门”;乃至“吃拿卡要”等沉疴痼疾……这份“负面清单”坦率得惊人,它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毅然划向政务肌理深处的病灶。

其可贵之处,在于将评判权交还于真正体验冷暖的企业群众。当监督窗口命名为“办不成事”,不啻为对现实痛点的清醒直面。这种俯身姿态,是破除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高墙的破城锤。

然而,这份清单所涉问题非一日之寒。长久以来,“抽屉审批”、材料“往返跑”、投诉石沉大海等弊病,恰是政务效能与群众满意之间难以弥合的鸿沟。我市此举,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政务服务领域“最后一公里”落实的精准发力,剑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中梗阻的深层梗阻。

征集仅是起点。公众此刻最关切的,是言路广开之后能否“药到病除”,如何将尖锐线索转化为精准问责与制度补丁,让每一份反馈都化作刀刃向内的改革动力。

开门纳谏,实为开门见“刺”。我市若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真正让反馈的“刺”扎进治理的痛处,令“虚进假进”转为真查实改,让“办不成事”窗口成为“无事可办”的见证——那才是制度力量最真实的回响,那扇敞开的政务大门必将成为通向善政与民心相通的真正桥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