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精准施策 科学防控


——光山县林业局筑牢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屏障综述

□江原猛

近年来,面对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侵袭的严峻挑战,光山县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守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的核心任务,构建了“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2月2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1号公告撤销光山县美国白蛾疫区,3号公告撤销光山县松材线虫病疫区。

织密责任网,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防控网格

强化组织领导。该县成立由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制定《光山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职责,形成联动合力。

压实“林长制”责任。该县将防治成效作为各级林长履职考核的硬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县级林长抓督导、乡级林长抓推进、村级林长抓落实”的工作体系,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严格督导检查。该县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县效能中心,定期对各乡镇(街区)疫情监测、疫木清理、产地检疫、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督导,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筑牢预警线,打造“天地同巡、四级联动”监测体系

构建立体监测预警网络。该县林业局采用“空中巡、地上查、人网管”模式,推广无人机技术,对重点生态区域、疫情发生区及周边高风险区进行巡查,提升枯死松树监测和早期发现能力。

夯实基层网格基础。该县林业局建立“县—乡—村—护林员”四级监测网格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划分340个监测网格,选聘978名生态护林员、74名公益林护林员,明确监测范围、对象、频次、内容及报告流程。每年对监测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识别能力。

落实专项普查制度。该县制定《光山县林长制工作规则》,明确各级林长、护林员职责和巡林制度,实行“日常巡查+专项普查”相结合,要求护林员在日常巡护中高度关注责任区内林木异常情况。每年春秋季,县林业局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全域拉网式专项普查,确保监测无死角。

打好攻坚战,实施“分类施策、靶向除治”精准防控

严抓疫木清理。该县严格按照国家《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在每年冬春季媒介昆虫非羽化期,集中开展疫木清理“百日攻坚”行动,采取“专业队+本地劳动力”模式,组建2支专业清理队伍。

推进综合防治。该县林业部门在松褐天牛羽化高峰期,采取悬挂诱捕器物理防治法,利用信息素诱杀成虫。在疫情暴发点、重要生态区位周边,采取飞机喷药化学防治法,防治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快速压低局部虫口密度。同时,对重要景观松树及疫区边缘的健康松树,实施树干打孔注射阿维菌素注干剂,增强树木自身抗病能力,形成保护圈。

分类施策防治。该县林业局结合疫点小班具体情况,对混交林疫点小班,在疫木全部清理后的林分内补植油茶,并形成“油茶树盘”,确保了林分改造质量。对马尾松纯林疫点小班,在疫木清理后进行皆伐改造,利用挖掘机对原林分内的伐桩就地深挖进行掩埋,然后再整理成水平梯地,种植油茶。

凝聚向心力,营造“群防群治、共护青山”浓厚氛围

加强媒体宣传。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

开展专项宣传。该县林业部门结合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在县城中心区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在油茶、茶叶等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中,指导林企、种植大户组建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构建起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