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谭台剑波)近日,信阳联通公司以“融合新生态”为主题,在浉河区火车站营业厅及全市多个社区同步开启客户服务日系列活动。活动响应上级部署要求,联合多方资源打造数字生活体验场景,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便民服务举措,切实提升用户体验。
浉河区火车站营业厅活动突出“融合”主题。信阳联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客户服务日活动是践行“融合新生态”的实践平台,旨在汇聚警务、技术与生活服务资源,构建安全便捷的市民服务体系。据信阳联通南湾分公司负责人介绍,营业厅突破传统模式,设置反诈宣讲、手机教学、生态合作三大互动区域,实现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无缝衔接。
“警企融合”是此次活动最亮眼的创新。以往的反诈宣传多停留在“讲案例、发手册”的层面,而这次信阳联通公司邀请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将宣传升级为“案例剖析+技术防御”的立体模式。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AI换脸诈骗”“冒充电商退款”等案例,细致拆解了诈骗分子利用通信技术设下的新圈套:“他们现在会伪造银行APP界面,甚至模仿亲友的声音打电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三不一多’——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与此同时,信阳联通公司工作人员同步演示了来电拦截、短信过滤等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一讲一演之间,让市民既看懂了“套路”,又学会了防御。
针对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的痛点,活动特别设计了“子女远程守护”教学环节。“您看,通过咱们联通的亲情守护业务,孩子在外地也能帮您开启陌生号码拦截,还能随时查看流量使用情况,再也不怕误点扣费链接了。”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操作。一旁的张阿姨笑着说:“以前总怕玩手机被骗,现在好了,儿子在外地也能‘看着’我用手机,心里踏实多了!”这种将家庭关怀融入反诈生态的设计,让技术多了人情味儿。
互动环节的“融合问答”更是点燃现场气氛。有市民问:“用这么多生态服务,个人信息安全咋保障?”问题刚问完,民警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角度,解读了通信服务中的信息保护条款;联通工程师则当场调出手机隐私设置界面,演示如何关闭不必要的权限。“一个讲法理,一个教操作,比看说明书还容易明白!”市民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跨领域融合的服务优势——当专业力量互补联动,才能给市民提供更全面的安全感。
从营业厅到社区,这场融合盛宴持续升温。在浉河区泰和苑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讲解“银发关爱包”里的大字体模式、紧急呼叫功能,累计发放2300余份宣传资料。超1500人次的服务数据背后,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句句真诚的反馈——“原来联通不只是装宽带、卖手机,还能帮我们把生活打理得这么方便!”“这次活动让我觉得联通离我们老百姓越来越近了。”
据了解,此次客户服务日活动,是信阳联通公司深化“融合新生态”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对“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有力回应。未来,信阳联通公司将把客户服务日打造成常态化服务品牌,每月19日至25日固定开展主题活动,通过链接更多生态伙伴,将5G+创新应用融入基层治理、养老服务、智慧社区等场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