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清单式治理”让群众关切落地有声


□向炜

信阳市第三批“群众关切集中办”清单如期而至,从加装电梯难到共享单车乱停放,从汛期排涝到夜市扰民,10项民生问题直击痛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一目了然。这种“清单式治理”模式,既是践行“开门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的深层转变。

清单背后是民意的回声。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何以推进缓慢?夜市摊贩管理如何兼顾烟火气与秩序?问题线索源于群众反馈,解决方案对接百姓需求。信阳连续三批清单的推出,体现的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诚意。豁免规划许可、探索多元筹资等创新举措,更彰显了破除行政惯性、直奔问题核心的改革思维。当治理者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定义问题,政策自然更接地气。

时限之下是效能的“倒逼”。“7月底前排查完毕”“8月中旬完成修剪”“10月底整改到位”……清单中密集的时间节点,如同立下一张张“军令状”。将模糊的“尽快解决”转化为清晰的进度条,既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也对职能部门形成刚性约束。这种“清单式治理”的方式,正是破解“庸懒散拖”的利器——城市红绿灯被树叶遮挡的小事尚且限期办理,何愁大事难事不攻坚?

多部门联动方能破解一个个难题。仔细审视清单,消防通道整治需消防、社区联动,共享单车管理要城管、公安协同。许多民生顽疾的症结,恰在于职责交叉导致的“三不管”。信阳明确跨部门责任主体,通过“企业互相监管”“多方联动机制”等设计,推动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这或许比解决单一问题更具长远价值。

从第一批到第三批,清单的延续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它预示着民生诉求的收集、交办、督办正走向常态化。当然,群众更期待清单之外的延伸——那些未上榜的“急难愁盼”能否同样被看见?已整改的问题是否会反弹?唯有形成“征集—办理—反馈—监督”的完整闭环,才能让“清单式治理”从阶段性亮点升华为长效化机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