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筑牢红色堡垒 做实民生服务


光山县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本报讯(许飞 黄锐)今年以来,光山县创新实施“新光向党”党建品牌工程,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治理赋能”三维发力,构建覆盖全域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转变为“治理主角”,书写了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织密组织体系,筑牢红色堡垒。为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条块分割”难题,光山县将31个县直部门纳入“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建立健全协同议事机制,确保跨部门联动高效顺畅。针对交通运输、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成立8个县级行业党委,推动101家重点非公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选派75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担任党建指导员,构建“行业党委+企业支部+党建指导员”三级组织架构,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条块结合、上下贯通。

聚焦急难愁盼,加强权益保障。“没想到工伤赔偿这么快就到位了!”外卖骑手朱某在送餐途中突发疾病,在光山县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中心的帮助下,最终拿到8万元工伤补偿。这得益于光山县出台的《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若干措施》,从权益维护、职业发展等7个方面推出“政策礼包”。通过设立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社保服务专窗,开通维权热线,光山县构建了“受理—调解—反馈”全链条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劳动纠纷46起,为300余名新就业人员提供社保咨询服务。

打造友好场景,激活治理效能。“有了‘骑手友好型小区’,停车取件方便多了!”在东方名都小区,外卖员小李对新施划的非机动车停放区赞不绝口。光山县选取10个小区试点“骑手友好型小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资源,打造22处“爱心驿站”,提供充电、饮水等便民服务。同时,发动166家商户组建“友好商户联盟”,在高温、雨雪等特殊天气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在此基础上,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累计开展“顺手公益”活动50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220余个,形成“服务—融入—共治”良性循环。

如今,在光山,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和城市发展的同行者。随着“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光山县正以更温暖的举措、更开放的姿态,让每位奋斗者都能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城市温度,实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