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鲁义敬 刘玄琳)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7月14日至18日,浉河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组织召开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现场推进会,并集中开展地膜发放行动,以实际举措筑牢农业生态保护屏障。
在项目现场推进会上,技术骨干聚焦地膜科学选用、规范铺设、残留回收等关键环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参会的300余名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详细解读加厚地膜耐用性强、可降解地膜环境友好的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地膜的适用场景和回收要点。同时,结合当地种植实际,重点强调了科学使用地膜对保墒增温、提升作物品质的作用,引导农户转变种植观念,主动参与地膜回收行动。
会后同步启动地膜发放工作,累计向辖区农户发放加厚地膜48吨、可降解地膜10.8吨。发放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农户识别地膜质量标识、掌握不同地膜使用周期,并发放《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指导手册》《地膜污染防治宣传单》各400份,确保技术指导“随膜入户”。
“这次领到的可降解地膜不仅环保,而且能提高产量,不用专门回收,省工又省心!”一名种植户在领取地膜时高兴地说。此次行动将物资支持与技术服务深度融合,既解决了农户生产需求,又推动形成“科学用膜、主动收膜”的绿色生产氛围。下一步,浉河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将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台账,开展定期巡查与技术回访,确保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落地见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