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帅
当前,我市水稻正处于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的关键阶段。针对高温天气下水稻易出现徒长、根系活力下降等问题,我市农技专家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
在分蘖期,农技专家建议采取“浅水促分蘖”措施,保持2厘米至3厘米浅水层或湿润灌溉,避免长期深水淹灌导致根系缺氧。针对杂草快速生长的问题,农技人员推荐结合追肥撒施封闭除草剂,并强调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
晒田控旺是分蘖后期的重要环节。农技专家指出,当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至90%时,应选择晴好天气排水晒田3天至5天,至田面微裂、白根外露后复灌薄水层,循环操作1次至2次,既能控制无效分蘖,又能改善土壤通透性。
孕穗抽穗期是水稻对高温最敏感的阶段,高温易导致颖花退化、结实率下降。对此,农技人员重点推广“深水灌溉”技术,建议田间保持5厘米至10厘米深水层,通过水体蒸发调节田间小气候温度,降低穗部热害风险。
市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农技人员全面下沉至各水稻主产区,通过“田间课堂”“技术包片”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管家式”服务。下一步,将继续推广耐热品种和科学水肥管理技术,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