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同样在三空桥乡,淮信牧业肉牛基地圈舍明亮,肉牛膘肥体壮。负责人刘永健指着堆积如山的青贮饲料包说:“这2万多吨饲料,正是小麦秸秆变废为宝的成果,既解决了秸秆利用问题,又支撑了畜牧业。”场地上,与新疆中新建农牧托管合作的2200头肉牛正陆续入场。
淮滨的畜牧产业突围,始于对传统散养模式的颠覆。2023年以来,该县抢抓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机遇,以“二牛并进”构建全产业链——
与蒙牛集团、河南景尚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一期存栏5200头奶牛现代智慧牧场已建成,全部投产后可解决100多人就业,年增加600多万元收入,并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及订单农业,带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2万多亩,年增加农民收入750余万元。
与新疆中新建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的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涵盖饲草种植、生态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与北京京沣集团共建万头奶牛基地,配套建设乳制品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这两个总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将使淮滨肉牛产业产值翻倍。
数据见证变革:目前,全县肉牛养殖场(户)达1681家,规模养殖场35家,存栏量较3年前增长40.6%。
从“散养”到“智养”,从“一桶奶”到“一盘棋”,淮滨“二牛”产业迎来了新跨越!
产业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5月19日,淮滨县再传捷报:与新疆中新致远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喜结连理”,双方就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项目落地投产后,淮滨县将有望成为区域性肉牛产业高地。
龙头带动产业兴。以“一麦二牛”为旗帜,淮滨县的农业发展欣欣向荣,芡实、猫爪草、设施蔬菜、渔网编织、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特色产业与“一麦二牛”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起了淮滨县多元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绘制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城乡互通基底实。投资15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235公里,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建成豫南最大粮食仓储物流园,弱筋小麦48小时可达长三角烘焙企业;规划中的京港台高铁淮滨站,将让淮滨牛肉3小时直达京津冀餐桌。
交通网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淮滨县城乡要素流动从未如此畅达!1200余名“新农人”返乡,在田野播撒智慧火种,形成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2024年,淮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8%,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淮河之滨徐徐展开。
“从‘望天收’到‘科技种’,从‘小散弱’到‘全链条’,‘一麦二牛’之路印证了特色农业的无限可能!”淮滨县县长朱志勇表示,未来,将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弱筋小麦精深加工突破百亿元规模,打造豫南最大肉牛产业集群,让“淮滨粮仓”变身“中央厨房”、“传统牧歌”奏响“现代强音”。
麦浪翻涌,牛哞悠扬。当弱筋小麦的清香弥漫乡村振兴之路,当肉牛产业的蹄音叩响共同富裕之门,淮滨,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正向着现代农业的星辰大海阔步前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