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成效探析


陈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矢志不渝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靶向纠治“四风”问题,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与蔓延,本质上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这一论断从政治高度揭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在实践层面,党中央采用“典型案例警示+思想教育引导”的治理模式。通过曝光“景观亮化形象工程”“过度建设面子工程”等典型案例,揭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的政绩观错位问题,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同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推动党员干部树立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从思想上破除“官本位”思想。

针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党中央坚持“制度约束+纪律震慑”的治理策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防控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党中央围绕经费管理、国内差旅等关键领域,出台一系列法规制度,形成反“四风”的制度闭环;在执纪监督方面,保持高压态势,严查违规送礼、违规吃喝风问题,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有效净化了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内政治生态优化升级

党中央坚持“打虎”“拍蝇”工作有效落实,强力清除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党在自我革命征程中,不断深化反腐败斗争。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175.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97.1万件,立案40.5万件。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从高层“打虎”到基层“拍蝇”的全领域覆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认可。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贯通发力,党内政治生态得以全方位净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猎狐”行动持续推进,一大批腐败分子被依法查处,释放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强烈信号。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期间,“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10668人,追回赃款447.9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1人归案。这些数据打破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推动反腐从“个案查处”向“生态治理”升级。

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党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继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陆续下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将作风建设要求上升为制度规范,再细化为具体规则,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等进行了严格规范,为优良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明确作风建设责任主体,夯实管党治党根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论断。“两个责任”的提出为落实作风建设的责任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委切实将作风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作风要求融入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从选人用人的导向树立,到日常工作的督促推进,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纪委充分履行监督专责,紧盯作风问题易发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以精准监督推动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同时,建立责任清单、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机制,对作风建设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方和部门,严肃追责问责,以责任闭环倒逼责任落实,让作风建设的“责任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筑牢责任基石。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