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十年“驻村情”


(上接第一版)他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引进帮扶资金105.75万元,帮助村里推进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打造了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维修了村部,新建了爱心超市。此外,他还帮助6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为5户贫困户申报了大病救助,帮助3名大学生和2名中专生协调了教育帮扶资金。3年任期届满,面对组织的挽留和村里尚未完全巩固的脱贫成果,他毅然选择留下,又默默坚守了半年。

作为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徐伟,从小在油坊店村长大,这次回老家当驻村第一书记,心理压力非常大。“乡亲们都看着呢,要是干不好,他们真会骂我的。”驻村期间,徐伟将这份特殊的“乡情压力”化作奋斗动力,倾注全部心力,用一件件实事回报桑梓。他积极协调、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建成集图书馆、康复室、娱乐室、观影室、棋牌室、休息室于一体的油坊店幸福大院;协调46万元资金建设油坊店人民公园;协调教体局20万元资金,为丰集第二小学建设一个标准化的5至8人制足球场,联系人大代表为该校学生捐赠价值10万元的校服和学习用品……

“前三任书记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干成了这么多实事,我要是接不好这一棒,于心难安。”作为最后一任驻村第一书记,陈尚东深感责任重大。两年来,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关键任务,累计为村里争取项目、物资及资金达389.8万元。在他的积极协调、推动下,村里建成了生态劳动实践园,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景观和人气打卡地。

道不尽的山乡巨变,话不完的鱼水情深。10年中,3任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油坊店村调研,了解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勉励他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以扎实的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4任驻村第一书记把勉励牢记心头,践行为民宗旨,累计帮助修建村组道路6.1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实施了总投资55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整治废弃坑塘为生态景观或蓄水塘,帮助140户村民完成卫生改厕,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日间照料中心……

“孙子孙女能安心读书,我们老两口生活也有了着落,这恩情得记一辈子!”年过八旬的曾召明老人对4任第一书记接力帮扶,保障老人生活,为孙子孙女办理低保、申请助学减免学费的举动深表感谢。

“我们这些老年人,常聚在幸福大院打牌、下象棋、唠家常,满院都是笑声——这大院,真当得起‘幸福’二字!”村民谢世绪的话语里满是对4任第一书记的感激。

“村里每一盏亮起的灯,每一段平坦的路,每一户通上的自来水,每一处精心打造的景观,都刻着市人大常委会和4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名字!”油坊店村党支部书记冯家付感慨道。

…………

用脚步丈量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油坊店村的华丽蝶变,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十年如一日倾情帮扶、久久为功结出的丰硕成果,是4任第一书记初心如磐、接力奋斗的生动写照,更是党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基层沃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时代见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