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蕾
在固始县郭陆滩镇前楼村,“有矛盾纠纷找老杨”是村民的共识。老杨名叫杨国金,是前楼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老杨调解室”的主心骨。在前楼村工作了30余年的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解于微时,绘就了平安乡村新“枫”景。
今年5月,在外务工的前楼村村民方某家时,发现村民熊某将果树栽种在公共走道,妨碍了自己的出行。于是,方某找到熊某,希望能将果树移走,但沟通未果,两人因此产生了矛盾。“我把两家人召集到果树栽种的地方面对面调解,并当场对公共边界进行了确认。”杨国金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劝说,让熊某意识到自己确实给别人造成了不便,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越界的果树也被移走。
多年来,杨国金调解的类似矛盾不计其数。正是因为杨国金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出色的调解能力,2022年,前楼村成立了以她为核心,村里“五老四员”共同参与的“老杨调解室”。调解队伍的壮大,切实提升了调解质效。“现在村里矛盾调解是多点发力,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开,真正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杨国金说。
像前楼村这种“解纷于微时”的治理图景,在固始县已成为常态。网格员、调解员、治安员、驻村(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者化身“和事佬”,活跃在矛盾纠纷调处第一线,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综治中心化身矛盾调处的“前沿阵地”,整合多部门集中办公,统一运行,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就能享受到全方位、全链条的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同时,发挥人民调解、诉调、警调、访调、专调等组织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让群众达到事心双解。
当然,矛盾纠纷想要标本兼治还需追根溯源,从源头防范。固始县推动全县36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659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753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根植人民群众,全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组织“一村(格)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反电诈等法律知识宣讲,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努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法治格局。
基层治理的智慧还体现在行业调解的精准服务上。固始县不仅成立了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调解委员会,还成立“固始县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固始县道交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道交案件一网办理、一键理赔;成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诉调中心”,建立“法官+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调解联盟,提升家事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同时,固始县还打造“大数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为全县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专属工作卡,搭建调解组织架构库、调解员队伍库、纠纷数据库、专家人才库、典型案例库、学习资料库六大数据库,建立网上办公、预测预警、远程视频三大平台,形成门类齐全的人民调解大数据中心,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基层治理更高效。
从“抓末端治已病”到“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固始县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防于未然、止于未发、化于萌芽。未来,固始县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扎实推进平安固始、法治固始建设,努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枫”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