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纺两造”实现产业领跑


(上接第一版)

“现代化的工厂建到家门口,产品远销国内外。”在位于淮滨县栏杆街道东乡村的昊阳实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已成为产业工人的村民李珂珂正和工友们一起赶制动物演出服。董事长丁科指着正在备货的工人介绍:“‘六一’订单爆满,单月流水超过600万元!”

在森宇旺纺织车间,总经理熊德涛轻触控制屏,数百台织机参数实时跳动:“每天20万米坯布直供长三角,这里的平台不输江浙!”

随着与河南工程学院共建河南省淮河生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淮滨县率先突破印染瓶颈,告别“坯布出省染色再返销”的历史。

绿色食品:酿出乡村振兴“幸福味”

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蒸汽氤氲如雾。工人们正忙着装甑、蒸馏、摘酒,一滴滴晶莹剔透的白酒在冷却器中缓缓流出,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灌装线上,一瓶瓶“五谷春”鱼贯而出,即将发往全国市场。

这瓶美酒背后,是一场农业县的工业逆袭。

依托“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优势,淮滨举全县之力攀上五粮液“高枝”,与五粮液集团深度合作打造的五谷春酒业已成为河南省白酒行业“五朵金花”企业之一、豫酒品质标杆企业。2024年,公司销售额达7.6亿元,入库税金超亿元,已跃居豫酒三强,彰显强大的带动力。

一粒麦的升华之路,正是淮滨工业化的缩影。

如今,淮滨县与五粮液集团已达成19项合作事项、签订10个合作项目,弱筋小麦身价从每斤1.2元跃升至深加工产品128元,实现了“田间到舌尖”的价值裂变。“五谷春”系列酒香飘中原,成为绿色食品代表和豫酒振兴的领导品牌。

绿色食品产业远不止于美酒。全县拥有33家绿色食品企业,覆盖粮食精深加工、特色果蔬、生态水产等多个领域。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淮滨的绿色健康食品正加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船艇制造:扬起转型升级“破浪帆”

淮河畔,淮滨县造船园区焊花飞溅,一艘艘巨轮正在紧张建造中。扬州万隆船业工程师手持激光定位仪,在船体精准画线。他说:“这批100艘新能源船舶订单,将填补淮河电动货轮的空白!”不远处的船台上,技术团队正调试船舶动力电池系统。“比传统柴油船碳排放降低60%,航运‘绿色革命’从淮滨启航!”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

依水而兴,淮滨造船历史悠久。

“十里河畔十里船,银花紫电满河湾。造就铁龙走江淮,雄姿赳赳出海关。”20世纪50年代,淮滨县就凭借河南省第一家国营造船厂,以木质造船起家。20世纪80年代,因钢材短缺发明的30米水泥船曾风靡长江。如今,年产600余艘钢制货船、游艇的现代化船舶制造基地成功跻身河南省装备制造特色园区,续写着“长江十船走,三船淮滨造”的传奇。

“240个船台可同时作业。3个月可造一艘6500吨钢船!”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勇骄傲地说,“订单排到明年第三季度。今年一季度,全县下水船艇51艘,在建116艘。”

“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一纺两造’产业全面升级,让‘长江十船走,三船淮滨造’的金字招牌闪耀新时代!”淮滨县县长朱志勇告诉记者,通过整合8家船企退滩入园,淮滨县与中豫港务、中船风帆共建“一核四园”,全县2024年交付船艇631艘,产值突破40亿元,带动相关就业1.5万余人。

更令人振奋的是,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淮滨县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核心区边建设、边融资、边招引,扬州万隆船业投资5.5亿元建设的绿色淮河船舶制造产业园,刚开工便斩获100艘新能源船舶订单。淮滨正从“造壳”向“造芯”跃升。

织机欢歌,酒香弥漫,焊花飞溅。“一纺两造”,犹如三根坚实的支柱,稳稳托举起淮滨现代化产业强县的宏图。2024年,淮滨县“一纺两造”主导产业总量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达96.3%。

当智能织机编就产城融合的经纬,当弱筋麦酿成的醇香飘向全国,当绿色巨轮鸣响通江达海的汽笛,这座淮河明珠之城,正沿着“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的航向破浪前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