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拉布布”出圈的文旅创新逻辑


□周涛

不久前,一个长着尖牙、竖着耳朵、表情狂狷的中国潮玩“拉布布”(Labubu)以惊人速度在全球潮玩圈成为新晋顶流——在伦敦,粉丝排队抢购“拉布布”盲盒;在泰国,其溢价10倍的“黄牛价”仍挡不住消费狂热。泡泡玛特美洲区知识产权授权主管艾米丽·布拉夫表示,“拉布布”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一种收藏品和时尚的象征。这场由盲盒经济、明星带货与社交媒体共同制造的狂欢,不仅印证了“情绪价值”驱动的新型消费逻辑,更暗含文旅行业创新升级的密钥。

当下,许多人将焦虑寄托于“丑萌治愈力”,盲盒机制巧妙运用“峰终定律”刺激多巴胺分泌,创造出商品本体之外的体验溢价。事实上,这与故宫口红一物难求、淄博烧烤全网刷屏的文化消费现象异曲同工,昭示着文旅产品必须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的发展方向。“拉布布”出圈,以及我国多个文旅行业典范的“长红”,皆有创新逻辑可循:一是文化输出需软化“大叙事”,二是要制造“可传播的仪式感”,三是要以社群运营激活传播活水。

笔者认为,文旅产品开发可建立体验项目的动态调控系统,参照敦煌莫高窟分时预约模式,对非遗体验、节庆活动进行客流疏导与品质管控;其二,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文旅衍生品进行数字认证,如将苗绣纹样、紫砂工艺的数字化版权嵌入AR导览系统,实现文化价值的可追溯传承;其三,可借鉴“拉布布”城市限定款模式,开发与在地文化深度绑定的专属文旅产品,例如,为福州三坊七巷设计脱胎漆器盲盒,在大理扎染工坊推出节气限定染料包。总之,这场始于潮玩架设的全球情绪共振,实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的镜像实验,文旅产品的终极形态,应当成为串联文化认同、情绪表达与社交传播的超级媒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