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梅
九女潭,是多年以前就听说过的一处风景,横卧在大别山俊秀的臂弯里,那里有亦真亦幻的奇绝灵秀、玄迷隐奥的水光梦影。
一路上不记得绕过多少道弯,翻过多少座大小山坡。视野豁然开朗,水泥路两旁的红豆杉温润了我干涩的眼睛,泥土的芬芳平息了躁动的灵魂。思绪随着大自然的辽阔而灵动起来:潭边山峰突兀,林茂草深,飞瀑流泉,鸟啼蝉鸣。长久以来的低调隐匿,掩饰不了它毫不逊色的空灵野性。
未去九女潭之前,就听当地朋友推荐,说这里有刀砍斧削般的断崖绝壁、苍松翠竹。九女潭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一泓碧水,清澈见底,一潭接一潭,潭潭不同;一景接一景,景景争奇斗艳。
我们来到主潭——九女潭。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潭中有一块大大的石块,石块已成鹅卵石的形状。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若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的花朵略显忧伤。潭边树木的枝丫遒劲横斜,叶片绿光油亮,蓊蓊郁郁,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水是那样深,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见到鱼,是水至清则无鱼吗?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上绽开了。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里集山、水、树、石、遗迹于一体。九个潭自上而下依次相连,每两潭间有一个小瀑布,人称九联瀑,明亮清澈的溪水哗哗地流动着。九个潭的水像九朵巨大的绿色荷叶,相连成串。再近看,每一潭水荡漾着绿波,与蓝天绿树连成一片。站在石上,上下左右全是绿色,此时我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远山含黛,近水如烟,天空澄碧,纤云不染,深潭幽远,浅水潺湲。清澈的潭水绕着河床叮叮当当地流淌着,九曲十八弯,宛若一首美妙动听的神曲回荡在谷中。站在潭水边,禁不住弯下腰,捧起清凌凌、亮晶晶、凉爽的水喝上几口,甘洌、清纯、香甜,如同玉露琼浆沁人心脾,让人精神焕发。当所有的山水,凝聚成内心深远的静谧,那一刻,打动你的,是它那刚柔相济的品性和宁静致远的空灵。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一天门、天碗、天锅等景观。一天门位于荆棘密布的半山腰,仅有一尺宽的可行空间,须屏住呼吸侧身而过。再见门外景色,真是别有洞天:高山矮山,错落有致;胖山瘦山,均匀有体。山上既有奇树香花,也有蝉鸣鸟叫。就连那山上长满的矮树杂木也挤着增添情趣:一样颜色的杂木,自上而下、自高而低、自成一行、自成一片地长着。“丁山大王”石位于一天门稍上一点的位置,约有八十吨重,坐在石上,可看九女潭的全貌。石上,能清楚地看得见古人凿刻的“丁山大王”四个字和蜻蜓图像。字和图像的来历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天碗是九女潭的天然奇景,在九女潭上方的巨石边,向西南斜躺着,碗口朝天,直径约1.5米,深约1米。最为奇特的是碗纹,纹路由外向内,纹色由深至浅,最终形成白色的碗底。仿佛正要盛着米饭,招待四方游客。
天锅也是九女潭的天然奇观,位于九女潭的入口处——九女潭自上而下的第一个潭,正立向上。上游水量不大时,所有的水必须流入这个天锅,然后往下漫溢。
九女潭,以它独有的风情和千年的幽静、含蓄、清新、野趣,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光。此刻你不用伪装,便可看见山水遨游的逍遥,风过潭面的坦荡,云投波心的婉柔,九女刚烈的挽歌。它使你心胸积满情感,滤去你的忧郁与烦闷,使你有所希望,有所期待,不会因路太长太难而滞留。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